襄樊
首页
襄樊简介
襄樊地点
襄樊市场
襄樊要闻
襄樊发展
襄樊天气
襄樊旅游
襄樊信息

襄阳24节气丨大暑真武山

大暑

文丨江南久久

图手绘丨简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襄阳古城的西南面,有一座宛如三角翠屏的小山头,背靠绵延山岭,端坐秀木怀抱。

说是小山头,实际远观时,却可见峰岭高低各不相同。

仰望东麓,一线刀刃,状若高可及天,仿佛"自古华山一条路"的险绝。

俯瞰西坡,丛树葱茏,秀木临风。登临山顶,迎轻风拂来,纵神情畅快!

南坡幽谷陡立着直插天穹的石壁,这是上个世纪,为满足城乡建设需要,开山炸石,硬生生地劈去半面山体。这道人工开山留下的遗迹,姑且不论其他,只是那刀砍斧劈的岩石裸露,到是浑然平添了名山的一股咄咄豪气,壁立千仞,错落欲崩,恢弘的气势也算是隔空穿越,印证了唐代本土诗人孟浩然,曾咏唱故乡山峦"石壁疑削成"的诗句。

倚栏极目远眺,浩淼汉江从天际而来,向天边而去,如玉带,相衬古城新貌,回首时,但见群峰起伏不断,绵延无际无边。

这座独占巍峨中央之地,尽显绝壁悬崖之势的小山,就是著名的真武山。

正所谓"青山细品觅史迹,不尽小山藏神秘。"就在这座小山之上,有众多古迹如繁星散落其间。

东边山脚的石壁上,镌刻着一方20平米的摩崖。这就是极具史料价值的"李曾伯纪功铭",又名襄樊铭,亦称大宋碑。属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不仅是研究宋史的珍贵资料,铭文笔力遒劲,方正凝重,也是难得的书刻艺术精品。

此铭是为纪念南宋淳佑十一年(公元年),京湖制置使李曾伯抗击蒙古军队南侵,取得光复襄、樊二城的胜利,于宝佑二年(公元年)镌刻。刻铭所占崖面高5米,宽4.5米,四周有阴线装饰边框,框内上方正中横刻"襄樊铭"。

铭文为阴刻楷书,竖排11行,99字,字径30厘米,除个别文字稍有漫漶外,一般较完整。

前7行为铭序,文为:"大宋淳佑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京湖制置使李曾伯奉天子命,调都统高达、幕府王登提兵复襄樊两城,越三年,正月元日铭于岘"。后四行为铭辞:"壮哉岘,脊南北。翳塘壑,畿陵谷。乾能央,剥斯复。千万年,屏吾国。"

在这个摩崖石刻旁边,就是蜀先主刘备纵马一跃襄阳檀溪之地,也是从这里开启了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般的三国文化史。

话说东汉末年,刘备赴襄阳投靠荆州牧刘表,虽得到刘表厚待,却也引得刘表手下大将蔡瑁的嫉恨。一次宴会上,蔡预谋杀害刘备,刘备得讯,慌忙乘"的卢马"奔出西门,却被数丈宽的檀溪所阻,眼看追兵将至,刘备霍地抓住马鬃,只听一声怒吼,"的卢马"四蹄腾空,一跃三丈过檀溪,直奔向万山丛中而去。

至今,在真武山东边山脚下这块巨大的青石上,那匹"的卢马"粗壮的马蹄印迹犹在,形状逼真。

自晋唐以来,凡来到襄阳的文人雅士,必来此探古寻蹄综,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诗篇。犹记"三月襄阳绿草齐,王孙相引到檀溪。的卢何处埋龙骨?流水依前绕大堤。"

只可惜,无论是纪功铭摩崖石刻,还是马跃檀溪遗迹,现如今不是蓬头垢面,就是荒草丛生。在旅游业无限发展的当下,能拥有这样闻名于世的悠久历史遗迹,本该是襄阳人的荣耀与财富,该当格外珍惜才是。令人痛心的是这样一份无价之宝,如今却因其落魄不堪,自生自灭的现状遭遇,让人屡访屡神伤。

据离此处十多米远的娘娘庙里的明心师父介绍,曾经有一队台湾游客,为追溯自己热爱的三国文化源头,来到这里,看到这些现状,扼腕顿足,发誓再也不来这块"暴殄天物"的失望之地……

如果说"襄阳铭"、"马跃檀溪"的历史文化遗迹现状是倍受冷落的话,那么,同为真武山名胜的"襄阳真武山道观"则是格外受人追捧!

真武山又名龟山,因山形似龟,雄踞襄阳城外和汉江边上而得名,俗称九宫山。相传,真武山为上古真武得道飞升修炼之地。唐宋元之前,真武观叫"老君庙"、"建峰宫"。明永乐十年修建武当山时,将建峰宫同时改建,并为这块风水宝地赐名"真武观"。一时间,新增建筑多达余间,从此,原来的龟山、九宫山统一改名为"真武山"。

因为在传统习惯中,朝拜武当山的各阶层信众,首先要到襄阳真武山,给真武帝上表章,即向真武大帝报到。同时,“真武观”作为明朝皇家大修武当的第九大宫观,其建筑规模具有皇室家庙的规制与恢宏,同明朝全国各地修建的玄帝宫观相比也是规模最大的。在明皇朝,历代皇帝派钦差大臣同高道大德到武当山作皇家祈愿道场和祭祀玄帝祖庭时,“真武观”具有驿站行宫的功能,往来钦差大臣和高道大德从京出发经武汉到襄阳,先在襄阳“真武观”行宫进行斋戒、沐浴、朝圣祭祀的准备事宜,再前往武当山进行祭祀朝拜。所以,真武山道观又被号称为"小武当"。

每年农历三月三真武大帝生辰之际,这里游人如织,信众云集,盛况无其左右。即使平日,亦是访者不断,经常会有港、澳、台及海外人士远道而来,再将真武山声名远远传播。

据本地的善男信女们传说,农耕时代的玄帝信众,朝山进香有个相约俗成的规矩,即三年朝大顶(武当山),年年朝小顶(真武山)。那些信众每每来到山下,就会一步一叩头,直达祖师爷神像前,耗时一个昼夜。更有甚者,还有两颊穿刺长铁针、鼻梁穿针、臂插短刀等等求神之人,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信仰忠诚度。

每当这些庙会时节,也是围绕真武山山上山下各类商贩摊店的生意黄金期。他们瞄准了远道集聚而来的香客,回家时总是要带点祖师爷身边的吉祥什物;为孩子们带点衣帽鞋袜小百货,琳琅有趣的小玩艺儿;还有顺手带上一些特制适用的小农具等等。所以,商贩们投其所好,备足了各类商品,不仅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一个红火的市场,还让常年与庄稼打交道的农民,开阔了见识,让观光踏春的人,看了热闹散了心情。

襄阳真武山道观如此兴隆,也是因为它悠久的历史形成的。

传说老子李耳曾在大禹修成襄阳老龙堤后的一年夏秋间,出函谷关游历到过襄阳龟山。山上的"老君庙"就是为纪念这位道教的道德天尊而修建的。

汉代,有信奉黄老道的邓公珠、邓公玖兄妹,在龟山上攻书文,设"讲经堂"。诸葛亮的发妻黄月英就是邓公珠弟子,曾在堂内讲过经典。

东晋时期,我国佛教领袖释道安曾受历史学家习凿齿之邀,前来襄阳弘法。最初师徒余众,就驻在龟山老君庙、建峰宫讲经堂内,由此可见当时龟山上的建筑规模是相当宏伟的。

唐代安史之乱时,长安高僧慧澄大师从唐明皇的梨园,逃难来到襄阳,也驻进龟山建峰宫内,并在此把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传播出去,开花结果。善于吹管的慧澄,还将这一技艺流传下来了,直到解放后,襄阳的道士、僧人都还保持着吹管的传统。

还有唐末道士吕洞宾,先在终南山、武当山修道,后来龟山传法,亦曾在樊城水星台、定中门一带讲道。

明永乐十年(年),明成祖降谕修建武当山第一宫观"真武观",武当三丰派祖师张三丰曾来真武山传授武功。

今年夏季的襄阳天气,晴雨交替。总是连续几日太阳高照,气温走高到三十一二度时,就会来一场骤雨降温,然后碧空如洗,蓝天、白云与岘山、汉江、城市相映成趣,也是一个相对舒适宜人的季节。即使到了大暑节气,在午后时分登真武山也不算太辛苦,只不过透透地出了一身汗而已。

目前真武山玉皇大殿还处于复修工程的收尾阶段。大殿左边山沿处有三栋简朴的厢房,我们在其中一间门楣上标注"道长室"的厢房,见到了八十九岁的樊开选老道长。

樊道长最初言语不多,当听说我们对他小时候印象中的真武山极为有兴趣时,他立马变得活泼开心起来,笑容里居然有了顽童的神气。

樊道长小时候家住襄城南门外。由于祖辈们信奉道教,因此,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樊道长,耳濡目染,自幼对真武山有一种亲近感。他常常避开大人,偷偷跑到真武山来玩。七八十年前的真武山还没有被炸开,山上的石碑林立,山脚下有五大间娘娘庙,马跃檀溪旁有黄金堂,专为方便平民百姓祈福、送经、求子、祝寿,到此即可烧香拜神仙。

至于那时大人们为何阻止他上山,是因为长辈们太过敬重神灵,担心小孩子吵闹,叨扰了神仙们居住的场所。所以在樊道长小时候的印象中,最深刻的记忆,就是路过黄金堂,沿土路上到半山腰的灵官殿,殿里立有武将神仙像,特别是那个把门将,足有三米多高,相貌凶神恶刹已经够能唬人了,偏偏手里还执一鍽,鍽上垂下一布条,上面写着"你又来了"。听大人们讲,上山之人必经此像而过,如此这般,是警示人,教育人,要从善,莫从恶,从恶之人神仙都可鉴。

每次看见"你又来了",就总是觉得神仙在怪罪他不听大人的话,不是个乖孩子,就总是格外害怕,那些画面与印象便象刀刻一般总也忘不了。

忘不了的,还有现在沿着东边山脚一直向上的那条老路,直到如今,依旧透着浓浓的古色古香,老道长以为这条山道因为几乎被大多数人遗忘,较好地保留了原有传统的环境,更加接地气,更能使人安静地体会着上山下山时的心境,他希望所有的修复都应该尽可能地顺其自然。

据樊道长介绍,山顶道观中原有的几间砖木庙宇,是明朝宣德年间襄阳人萧旭募建的,历经世事沧桑,原有的建筑早已坍毁。在他的记忆里,农历腊月三十到三月三,到真武山朝山敬香的香客最多。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真武山道观香客仍然十分兴盛。真武山道观在鼎盛时期,建筑殿堂、房屋有多间,修行道人近百人。后来,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之中。本来还有幸存的祖师殿、圣公圣母殿、娘娘殿,也在"文革"中,被当作"四旧"拆毁,道教活动更是被完全终止。他说,这些都是让人痛心,不堪回首的往事。

经樊道长的推介,我们在真武山玉皇宝殿前,详细阅读了由真武山道观立于年的一块铭文。

从中我们了解到如今的真武山道观,在上世纪文革结束后,因为他的积极争取,并在市民宗局支持下,成立以樊开选为首的五人筹备小组,开始了真武山移址恢复性新修的工作。

在他的亲力亲为,甚至自掏腰包,与众多道友一起筹资努力下,历时三四年时间,先后建成真武殿(也叫祖师殿)、太上老君殿、金水桥等,亲塑太上老君、真武祖师神像,到武当山请回道教经典,较为全面地完成了主体风格仿武当山祖师殿的上观。同时,还多方努力,逐步完善了道观中的水电工程,修缮并打通了东北两面的山路。

如今整个道观分上、中、下三观,依山势错落分布,已初具规模。

只见每座观里都有白玉台基,玉栏四围,蟠龙跃然于石阶之上,重檐隆起,大殿巍峨凝重,偏殿碧瓦翘角,鼎炉香烟袅袅。

当我驻足上观一座厢房紧闭的窗前,心中无限感慨窗棂上悬挂的,关于人生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轮回的文字叙述时,我遇见了两个年轻的游客:襄阳之声主持人"阿秉"与他的表弟。

当我问及他们有何游览感受时,两个年轻人都表示说是第一次上山,对这里的情况不甚了解,但还是能感觉一种宗教信仰带来的神秘感,还有安静如世外桃源的自然环境让人很舒服。只不过一路上山而来,遇到各种算命卜卦的吆喝声让人感到很反感,还有道观里不多的店铺中,营业员话语间流露出来的商业味太明显,破坏了道观应有的清静与脱俗的气息……

与阿秉兄弟俩话别后,见天色渐晚,夕阳正在西下,我们便沿东麓的土路下山。一路上,果然绿树掩映山道,鸟鸣婉转山谷,心境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山林之间,浑身轻松。

回首真武山山脊及真武山道观,已是暑天晴空晚霞里的一道剪影,遥见百米多长的护观红墙,蜿蜒镶砌在峰侧陡岩,琉璃瓦顶闪耀空际。此刻山顶的红墙绿树,如月宫琼阁桂枝悬于空中,让人顿生"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感。

那么,还是悄悄地挥别吧,向这方静地上的坚守者致敬,并祝福所有向善的人们,所许得所愿。

(本文文字作者:江南久久在采访中)

丨往期回顾丨

襄阳·24节气丨立春汉江

襄阳·24节气丨雨水震华门

襄阳·24节气丨惊蛰拱宸门

襄阳·24节气丨春分临汉门

襄阳·24节气丨清明仲宣楼

襄阳·24节气丨谷雨昭明台

襄阳·24节气丨立夏襄王府

襄阳·24节气丨小满护城河

襄阳·24节气丨芒种解佩渚

襄阳·24节气丨夏至广德寺

襄阳·24节气丨小暑老龙堤

首部诗集

之后

现已出版发行

感谢所有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费用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佳疗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tq/12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