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当县南北两端的山区,至今还生活着相当数量的“棚民”后裔。
清乾隆年向,湖南与贵州交界的苗岭发生汉苗民族纠纷,清政府有意扶汉抑苗,导致苗民不满遂暴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清政府发兵镇压屡遭败迹,后乾隆又委派张广泗为七省经略统贵州等省各路人马征讨苗岭,无奈苗寨都分散在大山密林中,“古木参天,道路狭窄,雾气冥冥,獐雨蛮烟,还有巨蟒毒蛇及猛兽出没”,官兵染瘟疫,损失惨重,于是张广泗下令军土纵火烧林,方园数百里原始森林被付之一炬,山民烧死无数,苗民被杀者一万七千余人,失去栖身之处侥幸逃生的汉、苗、瑶、土家等民族同胞部分千里大逃亡,逃到川楚交界的巴东神农架一带,结草为庐靠狩猎熬盐、冶铁为生,清政府称其为“川楚棚民”。
乾隆禅位,嘉庆皇帝刚刚登基,湖北襄樊暴发了白莲教起义,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等地农民纷纷响应,“川楚棚民”以竹为矛举家从军,棚民善走、登山越岭如履平地,作战勇敢,成为起义军中战斗力很强的一支生力军,后随湖北人王廷召、张汉潮、张天伦转战陕南与陇南一带的陕甘交界处,武装斗争一直坚持到嘉庆七年,终被清政府分别镇压,幸存将士誓死不当清廷顺民,遁匿深山密林之,秦岭南麓便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白莲教起义失败六十年后,中国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在西北活动频繁时,秦岭南路的棚民正处在鼎盛时期,由于大面积垦荒和采矿,两当县境内的原始森林已基本被砍伐殆尽。同治四年(年)以后,西北太平军在清政府强大攻势下逐渐化整为零,从两当的张家至太阳和天水利桥至秦岭大堡一线留下的太平军将士较多,大多是石达开中旗和陈得才、易矮子、曹灿章等部与清军作战时留下的伤病员。20世纪60年代。在秦岭秦岭大堡的深山中,还发现有太平军用过的刀矛类兵器,那里的人还都说他们的祖先是石达开不下。
棚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棚民”文化。秦岭南麓也因此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当时因“川楚棚民”大量涌入,秦岭山中到处呈现出“有土皆可施犁锄,悬崖峭壁事耕耘”的繁荣景象,略阳的铁厂坝、徽县的东姑峡、滚子坪、云屏的西姑峡、广金大坪大南沟都曾有过繁华的街市。“棚民文化”的覆盖面很广。除云屏、广金外,两当的太阳、左家、张家和天水利桥、凤县山区的大部分地方都留有棚民的人文遗迹和后裔。
(未完待续)
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更好的素材,请联系我们——
邮箱:
qq.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