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正在全力打造世界级车都。一个城市的汽车及零部件产值就达亿元,这一切都源于当初十堰山沟沟里的芦席工棚与煤油灯。东风公司从一穷二白到世界强,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五十载的沧海桑田
年6月,二汽形成了第一个基本车型——2.5吨越野车的生产能力。图/新华文
《财经》记者李皙寅实习生王琪
编辑
施智梁
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一条长约13公里的“千亿大道”,它纵贯南北,是全球汽车工业密集度最高的轴线之一。
沿着大道,神龙公司、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等7家整车企业错落其间,另有12个汽车总装工厂、多家零部件企业,年产过汽车百万辆。它名为“东风大道”,得名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风公司”)。
武汉是当之无愧的中部车都,汽车产业已经连续九年成为武汉第一支柱产业。年全市生产了万辆汽车,占全国6%,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亿元,当地囊括了法、日、美、自主四大车系。
时至今日,以汉江为链,串联起包括武汉、襄阳、十堰等地在内的千里汽车工业带。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相关指示,要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提升整车及重要零部件设计开发能力,增强汉江千里汽车产业走廊的竞争力。
东风公司作为吹绿武汉汽车之都的一股春风,正以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为抓手,肩负着共建百万辆级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廊的使命,这也是武汉打造世界车都的重要一环。
庞大的湖北汽车工业,源于当初地图上找不到的一座小城。东风公司从名不见经传的十堰起家,用了半个世纪不断变革,从一穷二白到世界强。在做大做强中国汽车工业的同时,也为国资改革做了颇多探索。
汽车业正面临百年巨变。“要站在山巅看世界,不在山沟里想问题”,东风再度启动改革,日拱一卒,试图用五年时间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年:一锤定音进深山
半个世纪前,肩负重任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下称“二汽”)诞生在一片荒芜之地。
“中国这么大,光一个一汽是不够的,要建设第二汽车厂。”年底,确定一汽建设方案不久,第一机械工业部就组织拉开了二汽筹建工作的序幕。然而,项目遭遇“三上两下”的漫长波折,历经17年才从纸上落到现实。
因为响应“靠山、分散、隐蔽”号召,仅选址就几度更易,从川东、湘西迁至秦巴山区,最终落子十堰。
因东风而生的十堰,如今有了机场,车牌上打头鄂C彰显着它在湖北的地位,武当山脚的“中国卡车之都”,迎来送往五湖四海的游客。
当初,这是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十堰中心地带只有百十户居民,“重工业是铁匠铺,轻工业是豆腐坊”。没电、没铁路,只有抗战时候修的简易公路,设备需要走水路从汉江到长江,人拉肩扛到十堰。
汽车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需要完备的产业支持。彼时,国家按照汽车总成分工,让整车厂和设备厂分别包建;同时,调配资源。为解决食品加工问题,沈阳一家食品厂自厂长至炊事员全员随迁。如今,街头常见饺子馆,耳畔常有东北口音,大多是一汽援建的。
响应号召的建设大军云集。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退休职工李成业对《财经》记者回忆称,年他跟随父亲响应号召,放弃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直奔十堰。期初,摸着没有开关的墙,看着摇曳的油灯,自己有些沮丧。父亲劝服了他,“二汽一定有发展,要安心工作”,就这样两代人将青春奉献给了二汽。
“马灯、干打垒、芦苇棚”是东风人的精神象征。东风公司新闻发言人、党委工作部副部长秦捷对《财经》记者直言,它见证着十堰大山里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大型汽车厂拔地而起,这离不开老二汽人的家国情怀。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退休职员李成业回忆十堰建设之处的往事。图/受访者提供点着油灯、睡着硬板床、早上吃咸菜、晚上盐泡饭,马灯在四处漏风的芦席工棚里摇摆,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人们靠手敲出了第一辆25Y型军用越野车。年6月,二汽首款车型两吨半越野车EQ定型投产,其中“EQ”代表“二汽”。同年,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正式命名为“东风牌”。
恰逢其时。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东风EQ越野车立了功,战士称之“功臣车”,奠定东风作为中国最大军车厂地位。如今,第三代军车EQ(东风猛士)自年以来,从未缺席阅兵仪式,还曾斩获中国汽车行业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东风军用车猛士场地测试。图/受访者提供
年:脱钩断奶谋生路
二汽正值发展之时,遭遇了特殊的困难。
年上半年,因为财政困难,国家开始控制投资在建大型企业。彼时,距离二汽建成10万辆预期产能尚需资金8.3亿元。
时任二汽总厂厂长的黄正夏两次写报告,均被国家有关部门否定。不久,二汽被正式列入“停缓建”企业名录。
据《东风》记载,心凉的黄正夏召集领导班子开会,商讨一旦停缓建3万多职工、2万多台设备的出路。
再三考虑后,大家决心自筹资金,打破“打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水泥,买水泥的钱不能用来打酱油”的限制,从折旧费、利润留利、设备维修等费用里抽取部分用于续建,以此解决资金困境。
这项方案得到了肯定,一个小时内,黄正夏搞定本需三个月的审批流程。当年3月,国务院批准二汽续建。
纵然经济拮据,二汽仍坚持研发。年,时任二汽总工程师的陈清泰提出“二汽必须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才能使企业永葆青春”。二汽筹建教育培训中心、技术开发中心、技术装备中心。自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成立国内首家双元制技工培训学校。
年,二汽提前两年完成建成10万产能的任务,实现利润8.4亿元,没向国家要一分钱,就增加国家固定投资近3.9亿元,汽车销量、上缴国家利润和税收,均占全国汽车行业60%以上。年4月,二汽产量突破百万辆。
在探索市场经济初期,东风同许多国有企业一样,陷入了“船大难掉头”的困境,亟待改革。
升任二汽总厂长的陈清泰开始探索通过投资、利润、成本三大中心概念,将二汽由传统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现代经营型公司。《国资报告》评价:进入本世纪以来,很多大型央企管理变革所走过的道路,与陈清泰当年的做法并无二致。
年9月,被称呼了20多年的“二汽”正式改名东风汽车公司,成为我国汽车业首家集团化公司。
年7月15日,“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肩担东风轻型商用车的发展重任。同年8月,东风汽车(.SH)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开启了东风在资本运作上的新征程。
历史遗留问题使得东风前行步履蹒跚。为此,东风公司和十堰市政府携手完成厂办大集体改制、“三供一业”移交等多项重大改革工作,让企业瘦下来。
东风公司深化改革办公室主任谭伟对《财经》记者表示,东风前30年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方法就是一企一策,我们就是勇于先行、大胆创新。
改革还在继续。现任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表示,“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更好发展。”
为此,东风公司正以“专业化、模块化、集约化”为方向,重组优化主营业务。比如,东风零部件梳理64项业务后,确定了“6+1”的业务布局。同时,东风公司还发布了决策授权体系(DOA)、零部件“小巨人”激励机制、绩效薪酬优化方案等,以便加强责任、业绩、薪酬匹配度,放活人才机制。
效果已显。年,东风公司的收入、利润继续保持行业较好水平,单车利润、利润率等指标均有所提升。
年:开启合资路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二汽主动提出围绕卡车从中型转向轻型和重型发展。然而,国家计委研究后定调:一汽向轻型发展,二汽向重型发展。
二汽并不甘心放弃轻型车。年,二汽联合三省五方和国外企业合资建设年产30万辆轻型车项目,此举遭到国家计委和中汽公司强烈反对,迫于压力,当时的负责人陈清泰只好放弃二汽建设轻型车方案。
幸运的是,年,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研讨会”上,达成了关于中国要发展轿车工业的共识,之后在北戴河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决定中国要发展自己的轿车工业,但严格限制在“三大三小”范围内,规定二汽生产普及型轿车,排量在1.3L-1.6L之间。
经国家批准后,二汽在全球找合作对象。法国雪铁龙集团愿意和二汽合资,法国政府承诺中国可以“零外汇”,雪铁龙提供一款尚未投放市场的“未来车型”。
年12月,东风和雪铁龙在法国签约。年,东风第一家合资公司神龙汽车成立。同年首款轿车富康车下线,火爆全国,成为“老三样”之一。“走富康路,坐富康车”成为家喻户晓的广告语。
不仅是雪铁龙。
21世纪初,东风公司把握住日韩汽车巨头入华良机,先后与起亚、日产、本田成立合资企业,当年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亿元,是中国工业体系最大的合资企业。
东风日产为破解合资车企的共性问题,专门制定出《东风日产共同行动纲领》,为其在营销、制造、研发等方面制定了规范和执行标准。当公司成立五周年时,产销达百万辆,创造了行业最快速度。十年后,达成千万产量,再刷纪录。
随后几年,几款合资车型凭借性价比构成东风主要利润来源。加上后来与中国台湾裕隆以及法国雷诺的合资,奠定了如今东风位居国内汽车集团销量第二名的地位,创造了特有的合资合作的“东风模式”。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兴林对《财经》记者解释称,“东风模式”在于彼此坦诚,追求合资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满足股东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