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
首页
襄樊简介
襄樊地点
襄樊市场
襄樊要闻
襄樊发展
襄樊天气
襄樊旅游
襄樊信息

湖北曲艺襄阳小曲

襄阳小曲原称小曲。流传于襄樊市及其所属襄阳、枣阳、老河口、宜城、谷城、南漳、保康各市、县和均县、钟祥等地。关于襄阳小曲的形成,据襄阳张湾镇老艺人纪国银称,其师刘德发生于清同治十三年(),祖师王东祥生于清咸丰九年()。纪国银年拜师时,其师祖王东祥还健在。当时,王的演唱方式、曲牌曲谱、上演曲目与纪国银后来所学无甚差异。襄阳小曲的形成期,大约不晚于清道光、咸丰年间。

襄阳小曲源于明清俗曲。明清俗曲中的〔鲜花调〕、〔跌落金钱〕、〔玉娥郎〕、〔闹五更〕、〔凤阳歌〕、〔剪靛花〕、〔金纽丝〕、〔银纽丝〕等十余个曲牌,是襄阳小曲的常用曲牌。襄阳小曲中还有一部分被称为“南曲”的曲目。艺人演唱时要用“汉腔”(即武汉方言)。而且不论是在城市演唱还是在农村“赶乡场”的艺人,都有这类曲目。艺人舒左伦(-)说,她的这类曲目主要是跟师父学来的(其师刘荣庭生于光绪十八年)。个别段子是从汉口、沙市的艺人学的。另一艺人郑富洪说,他的师父是清朝绿营兵。在武汉驻扎时常邀两位同乡向汉滩小曲(现名湖北小曲)艺人学拉、学唱。辛亥革命中,三人结伙逃回襄樊,下海唱小曲。他们所唱小曲,被襄樊人称为南曲。说明在清末明初,襄阳小曲和汉滩小曲曾有过密切联系。

民国时期,为襄阳小曲盛行时期,襄樊市及襄阳县艺人众多。据舒左伦说:民国二十三年()前后,三万多人口的襄樊市,每晚都有十几个襄阳小曲的班子出门卖艺。当时有名气的艺人有舒左伦、纪国银等人。舒左伦,生于民国三年(),两岁因病失明,十五岁拜襄樊市名艺人刘荣庭为师,十六岁登场献艺,不久即在襄樊市颇负盛名。她会演唱众多曲目,《水漫金山》、《尼姑思凡》、《雪梅吊孝》等为她长演不衰的唱段。襄阳县农村的名艺人纪国银,演唱风格古朴,行腔徐缓、平直,也颇受听众的欢迎。

民国二十七年()日本侵略军占领襄樊后,襄阳小曲便逐渐衰败。

据舒左伦说:早年也有合班子坐唱演出的,称为“搭伙”。若二人对唱则一人操琴,一人打檀板(或打碟子)。三人同台则一人操琴、一人打板、一个打碟子。若有更多人“搭伙”,则增添月琴、琵琶等乐器。增添何种乐器往往视艺人所能而无严格规定。由于“搭伙”人多、个人收入相对减少,故后来以自拉自唱形式表演为主。

襄阳小曲已知的八十二个传统曲目,全是短篇小段,大都是表现市民生活与民间传说内容。如《寡汉哭妻》、《玉美人得病》、《水漫金山》、《尼姑思凡》等。没有发现讲史和义侠类的曲目。《罗成算卦》虽从《说唐》演绎而来,但只从算卦发端,借算卦先生粗略罗列罗成一生行事,以其处事奸狡而短寿来劝人向善。襄阳小曲自清同治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百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襄樊市、襄阳县有关部门于年和年两次组织人力对襄阳小曲进行了初步挖掘。年襄樊市成立说唱团,聘请舒左伦教学,有八名学员从艺。并抽调人员对襄阳小曲进一步搜集、挖掘和研究。

在年和年两年时间内,除整理传统曲目和移植其它曲种的曲目外,专业创作人员董治平相继创作了《改邪归正》、《喂猪记》、《硬骨头战士》等反映现实生活的曲目。由此,襄阳小曲逐渐成为襄樊市曲艺团演出的主要曲种。演出范围扩大到襄阳县、光化县、丹江水库、均县等地,一时襄阳小曲呈欣欣向荣之势。“文化大革命”期间,襄樊市曲艺团被迫解散,艺人遭迫害。艺人舒左伦被抄家、管制,襄阳小曲的艺术活动被迫中断。年后,襄樊市有关部门对襄阳小曲再次进行搜集、整理,并创作了《智斗杨梆子》、《彭总游园》等曲目,相继参加全省职工业余调演和全省业余曲艺会演并获创作奖。这一曲种又开始复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fz/19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