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关张赵三人的武功都属于顶级武力,一般来说很难分出高下。三人同属刘备集团,关系又非常的好,如果只是正常的比试,肯定是点到为止,很难看出谁高谁低,要判断关羽、张飞和赵云三人的强弱,我们可以通过他们与曹操的交手记录进行分析。
曹操是怎么评价关羽的曹操和关羽的首次相遇,是在汜水关的郊外。那时,十八路诸侯联手讨伐董卓,然而却在华雄的猛攻下遭受重挫,处境十分窘迫。刘关张三兄弟前来会盟,不料被守城士兵拦在城外不让进,当时曹操刚好也到达城外,看到这一幕就替刘关张三兄弟说了好话。
然后一起会盟,当时华雄连斩盟军数员大将,袁绍不禁感叹,如果颜良和文丑在他的身边,那该是多么美好的局面啊!就在这个时刻,诸侯和众将领都感到人心惶惶。关羽主动请缨,表示他愿意出战华雄。关羽的豪情壮志让曹操深感敬佩,而关羽迅速击败华雄的实力也令曹操对他心生敬意。因此从那时起,曹操对关羽产生了“喜爱”之情。
在徐州时期,由于刘备和曹操都与吕布有仇,这使得关羽与曹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在此期间,曹操对关羽的英勇和才能愈发欣赏,逐渐生出了想要将他纳为己有的想法。在白门楼上,原本曹操准备处死张辽,关羽和张辽是很好的朋友,关羽替张辽求情,让曹操放张辽一马,曹操最终选择原谅了张辽,并赋予他重任。
而且,在战胜刘备之后,曹操并未对关羽和刘备的家人采取残忍的行动,而是采取了各种手段试图善待关羽并劝说他归顺自己。曹操为了收服关羽,不仅每三天小宴一次,每五天大宴一次,给予他无数的金银财宝,甚至还将拥有赤兔马这一三国时期的最强武器赠送给了关羽。这一系列的举措充分显示了曹操对关羽的强烈渴望。
不幸的是,关羽以忠诚和道义为重,他一直对刘备保持忠诚,因此并不愿意向曹操归顺,这便让曹操感到极大的遗憾。
总的来说,在徐州这段时间,曹操对关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从最初的欣赏变成了后来的渴望。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逐渐意识到关羽的忠诚和决心,这使得他更加渴望能够拥有这样一位强大的将领。总的来说,曹操并不畏惧关羽,但是真正让曹操对关羽的认知更上一层楼的,是在白马之战中。
曹操与袁绍的战争中,颜良作为袁绍的重要将领,与曹操的军队对峙。曹操首先派出了他的手下宋宪,试图挑战颜良。宋宪曾经是吕布的手下,拥有高超的武艺,但在颜良面前,他无法占到上风,最终被颜良击败
随后,曹操又派出了另一名手下魏续。魏续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战士,但在颜良的面前,他同样无法匹敌。尽管魏续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但面对颜良这样的对手,他仍然无法取得胜利
最后,曹操决定派出他的得力助手徐晃。徐晃在战场上勇猛善战,但即使是这样,他仍然无法击败颜良。徐晃在和颜良的交手中,感受到了颜良的强大,最终也被颜良击败。
曹营的将领们被颜良击败后,显得胆怯,不敢再次挑战。这清楚地表明他们无法与颜良匹敌。面对这一情况,曹操陷入了困境,直到程昱的建议使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决定启用关羽。关羽一出场,迅速将颜良击败,让曹操惊叹不已。
原文:关公纵马上山,众将尽皆称贺。公献首级于操前。操曰:“将军真神人也!
关公跃上马背,向上山飞驰而去。他的英勇行为让所有的将士都感到钦佩,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当关公将敌人的首级献给曹操时,曹操不禁赞叹:“将军,你真是神一般的存在啊!”曹操对关羽的战绩感到十分震惊,因为他知道关羽打败了颜良。他直接称赞关羽是神人,这表明他对关羽的敬畏和忌惮。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华容道之战中,当曹操有意与关羽一决高下时,他的手下向他透露了关羽的强大实力。这使得曹操不得不放弃与关羽死战的念头,最终只能低头向关羽请求饶恕。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曹操对关羽的敬畏和畏惧!
总的来说,在这个时期,曹操对关羽的实力非常的忌惮。而在接下来的襄樊之战中,曹操的忌惮进而转化为了恐惧。
关羽出兵进攻樊城,成功击败了曹魏的名将曹仁,使其不敢出城应战。为了扭转局面,曹操派遣了另外两名将领于禁和庞德前往增援。然而,这两位将领也没能成功挑战关羽,反而被其击败,损失惨重。三万曹魏精锐部队被关羽全部俘虏,这一事件震惊了天下。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曹操不得不采取了直接迁都的方式以求躲避关羽的锋芒。
原文:探马报到许都,曹操大惊,聚文武商议曰:“某素知云长智勇盖世,今据荆襄,如虎生翼。于禁被擒,庞德被斩,魏兵挫锐;倘彼率兵直至许都,如之奈何?孤欲迁都以避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探子回报许都,曹操大为震惊,召集文武百官商议,说:“我深知关羽的智勇双全,如今他占据荆襄,势力如虎添翼。于禁被擒,庞德被斩,魏军士气受挫;如果他率领大军直逼许都,我该如何应对?我欲考虑迁都以避其锋芒。”当曹操获悉于禁被俘、庞德被斩,以及魏军遭受重大挫折,他开始考虑迁都,以逃避关羽的锐气。这表现出曹操对关羽的勇猛和威势是多么的畏惧。
说白了,曹操最开始是很欣赏关羽的,但随着关羽的战绩越来越响,曹操对关羽不仅在武力上,还是军事上,都持有惧怕的态度。他在武力上将关羽评为“神人、不可敌”,军事上则害怕关羽,甚至想要迁都来躲避。这一现象表明曹操对关羽的整体态度是惧怕。
曹操是怎么评价张飞的尽管曹操与张飞相识的时间不少于关羽,但总的来说,由于关羽的存在,曹操对张飞的了解相对较少。他只知道张飞在武术方面相当出色,但要准确评估其到底有多厉害,却并非易事。由于张飞曾经失误导致徐州失守,因此曹操对张飞的评价很一般,认为这个人不足为虑,关羽和刘备才是他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敌人。
然而后面发生的白马之战,曹操对张飞的看法,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关羽的勇武让曹营之人惊叹不已,他在战斗中秒杀了颜良。当曹操对关羽的战绩表示赞扬时,关羽却以一段话语回应了曹操。
原文: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操大惊,回顾左右曰:“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关公说:“我的弟弟张翼德在百万军队中轻易地取得上将的头颅,就如同从囊中取出物品般简单。你们千万不能轻视他。”曹操非常惊讶,对身边的人说:“今后如果遇到张翼德,不能掉以轻心。”他命令将这句话写在衣袍上,以便时刻提醒自己。
曹操之前知道张飞有很高的武艺,但对于他的武功究竟高到什么程度,曹操并不清楚。然而,现在曹操见识了关羽的厉害之后,又从关羽口中得知了张飞的厉害,毕竟关羽是张飞的二哥,从关羽口中说出来多半是真的这使得曹操对张飞的武功产生了忌惮,这种忌惮在之后的长坂坡之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张飞独自镇守长桥,挡住了数以万计的曹军。然而,即使面对孤身一人的张飞,曹营的众多将领也畏惧不已,迟迟不敢应战。即使曹操亲自到来,也不敢轻易挑战。张飞毫无畏惧,大吼一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这声大喊令曹操心生退意。张飞见状,再次大喊一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原文:却说曹操惧张飞之威,骤马望西而走,冠簪尽落,披发奔逃。
这段话的意思是曹操害怕张飞的英勇,急忙骑马向西逃去,帽子上的簪子掉落,头发散乱地狂奔。
从据水断桥张飞大吼曹军曹操来看,张飞胆识过人,曹操都被吓到了,对张飞也是非常的忌惮,在长坂桥之战中,曹操并未出战张飞,其背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曹操担心张飞可能在战斗中设下埋伏。长坂桥一地形势复杂,曹操担心自己会陷入张飞精心设计的陷阱,因此他选择保持警惕,并未直接应战。
然而,更为关键的因素是曹操想起了关羽对张飞的评语。这些评语让曹操开始担忧,害怕自己可能会像当年的颜良一样,被张飞在混乱的战斗中轻易击败,甚至可能在万军之中被张飞取下首级。
曹操是怎么评价赵云的很多人受到电视剧《三国》的影响,或者受到评书《三国》的影响,误以为曹操非常害怕赵云,甚至将赵云视为吕布第二。然而,根据《三国演义》原著的描述,事实并非如此,曹操对赵云并不存在惧怕的情绪。
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展现出了英勇无畏的姿态。然而,曹操对他的评价却是:“这名将领真是勇猛如虎!自从吕布死后,天下再无这等战将,字里行间都是对赵云武功的赞扬和欣赏,然后曹操就想活捉赵云,收为己用,并没有惧怕赵云的意思。
请问,对于一个自己非常害怕的人,曹操怎么可能有勇气去收服呢?当面对自己感到恐惧的关羽和张飞,曹操怎么敢去收服他们呢?
总的来说,长坂坡时期的赵云与汜水关温酒斩华雄时期的关羽相似,曹操对两者都只有赞赏,而没有畏惧之情。这一点也在汉水之战中体现出来。
当黄忠遭遇困境时,赵云勇往直前,前去援救。在赵云勇猛的冲击下,徐晃与张郃因畏惧而不敢应战。这使得曹操不得不亲自带领手下追杀赵云。
原文:操曰:“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曹操见云东冲西突,所向无前,莫敢迎敌,救了黄忠,又救了张著,奋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来赶赵云。
这段话的意思是曹操喊道:“昔日当阳长坂的英雄依然勇猛!”看着赵云在战场上东冲西突,无人能挡,救了黄忠,又救了张著,然而,这却激发了曹操的愤怒,他亲自带领将士前来迎战赵云。
曹操对赵云的强悍武功感到惊叹,然而他作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曾经见识过吕布、关羽、张飞等人的英勇姿态,因此他对赵云只是抱有单纯的欣赏之情,而没有畏惧之感。
总的来说,从曹操面对关羽、张飞、赵云三人的表现以及对他们的评价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曹操对关羽的武功和军事能力感到畏惧,对张飞的武功深感忌惮,而对赵云的武功则抱有赞赏之情。
因此,以曹操为参照标准,可以认为关羽的综合实力最强,张飞次之,而赵云则相对较弱。。从曹操对这三人的不同态度和评价来看,他对关羽的武功和军事能力感到畏惧,是因为关羽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和统帅能力。
而曹操对张飞的忌惮则是因为张飞也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他的实力不容小觑。至于赵云,虽然他的武功也十分出色,但曹操对他的评价似乎并不如对关羽和张飞那么高,这是因为赵云的战斗能力虽强,但是没有那么大的威慑力,曹操只是欣赏赵云,无法对曹操构成太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