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有《孟浩然集》。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家乡襄阳的岘山游览时所作。秋冬之际,和几个好友一起登上岘山,眺望山中景色。于是触发思古幽情,抒发了对古人的怀念,以及人生短暂,功业未就的伤感。
诸子:几位朋友。
岘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东南,也叫岘首山。
代谢:交替。
鱼梁:沙洲名,即鱼梁洲,今襄阳市有鱼梁开发区。《襄阳府志》载:“鱼梁、亦槎头,在岘津上水落时洲人摄竹木为梁,以捕鱼”,故取鱼梁洲之名。南北长10.65公里,东西宽5.30公里,洲体面积26.50平方公里。
梦泽:即云梦泽,古代的大湖,比现在的洞庭湖大得多。后因长江和汉水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汉江三角洲不断伸展,云梦泽范围逐渐减小。
羊公:西晋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羊祜,他镇守襄阳时期,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以晋征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屯田备战,为晋灭东吴打下基础。羊祜死后,人们立碑纪念,周围的百姓时常祭拜他,睹碑生情,莫不流泪,羊祜的继任者杜预因此把它称作堕泪碑。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首联就发出宇宙无穷、人事代谢的感叹。这是多么自然而又无情的法则,古往今来无论英雄豪杰还是平庸百姓,都已淹没在历史的深处,而历史的车轮仍然滚滚向前。过往的人事都已成为历史,而当下的人事也终将成为过去。这首诗一落笔,就表露出无限迷茫惆怅、抚今追昔之感。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首联看似起得突兀,实则经过深思熟虑。因为诗人感到人事代谢,而自己功业未就,才会生出一阵紧迫感。这也不是诗人偶然凭空道出,他肯定早就有此感慨,而且多次感念羊祜的功绩和自己的身世,才会在登山的时候,将这种情感加深并引出。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颔联承接上句的“古今”二字,“江山留胜迹”,是“古”,“我辈复登临”是“今”。从前四句我们可以重温一下孟浩然的风格。他最擅长的是五言古诗,这里将古体诗常用的散文笔法代入律诗,显得流畅自然,浑然天成。就好比脱口而出,不加雕琢,给人一种清风徐来的感觉。这首诗,华仔认为,是先有了开头的人事代谢之感,才引发登山的计划。而当和朋友们登临岘山的过程,又将心底这份怀古伤今的情绪进一步验证,并通过下面的景物具体化。
华仔细细品读,其中的情感或许更复杂。或许在感伤之中透露出一丝喜悦、一丝幸运,一丝期待。因为古人已经逝去,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不再。而我们还活着,还可以有所作为,我们还是社会的主体,还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每个人都是所处时代的主人,虽然我们也终将逝去。而这一切的情感,都只用一句叙事一笔带过,令人唏嘘不已。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这一句写在岘山所看景物。可见这是秋冬之际,天气寒冷,水位下降。诗人登上岘山,所望之处,一片萧瑟。这里的“深”不是深度的意思,否则同样是水,为什么鱼梁的水位就浅,云梦泽的水就深了呢?这里是表示从山顶到湖面的距离很深远。这里华仔又仔细思考,有所心得。那就是:冬季云梦泽水位下降,湖面缩小,那么是不是仿佛云梦泽在向我们后退,视觉上的距离反而更深远了呢,这样才解释得通。这样倒是有了一点动态的美感了,仿佛是延时摄影的效果。
这里华仔提醒大家不妨再做思考,诗人满目所及,为什么偏偏选取这两个景物?我们体会一下,诗人虽然有一丝感伤,但到底内心还是热情的,而与好友登山也饱含友情的温暖,在大汗淋漓的过程中,诗人暂时将烦恼抛却了。而乐极生悲、物极必反,登顶的喜悦并未持续多久,瞬间被眼前的景物所冷却。华仔每次登山,感受到的首先是豪迈、自信、挑战、锻炼、快乐。中途或许有思古幽情,但不会占主导,只有登顶远眺,身体相对平静,才会生出宇宙人生的种种感慨。所以孟浩然这一句是转折,情绪是冷却的、跌落的,我们读诗,要善于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表达了对羊祜的思念。《晋书·羊祜传》记载,羊祜登岘山时,对僚属邹湛道: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山也。邹湛答道: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这里,孟浩然没有说为什么“读罢泪沾襟”,但我们可以揣摩诗人心境。羊祜有那样的功绩,与岘山一同不朽,他的事迹也一直流传。那么我们今天这些登临岘山的人呢?如今我为羊祜感动流泪,将来谁为我感动流泪?羊祜虽然作古,但他已经名垂青史,了无遗憾。而我们这些人生在大唐盛世,仍然只能怀才不遇、埋没于山林之中么?事实上,孟浩然虽然一生隐居山林,但他并不是甘心做一个隐士,只是报国无门,迫不得已作了“山水诗人”。他的山水诗,没有陶渊明那么彻底的恬静舒适,享受生活。而是始终笼罩着几分忧郁,甚至是不甘心。
千古悠悠,送走了多少人和事
时光飞逝,只留下历史的烟尘
人事代谢,永不暂停
来来往往,成了古今
江山的名胜,那是古人的馈赠
他们的远去,换来我们的登临
水落石出,鱼梁洲逐渐露出地平
天寒地冻,梦泽也变得愈加深沉
羊公碑还在道旁,寂寞无声
读完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作家榜/唐诗三百首正版全集精装蘅塘退士彩图珍藏版中小学生熟记古诗词淘宝旗舰店¥69.5¥购买这首诗是孟浩然的一首触景伤情之作,在他以清新疏淡为主要风格的山水诗中,很少有格调如此寒冷、阴郁的怀古作品。诗的前四句,以散文笔法入律诗,用两个自然天成的流水对,表达了对人事代谢、古今变换的惆怅、感伤、迷茫之感。后四句描写登临岘山所见的景物,无一不是萧条、冷落、深远、辽阔,一倍增其伤感凄凉之意。最后怀念羊祜的事迹,以功绩卓著,名垂青史,永得后人纪念的先贤,反衬自己空有报国热血,却不得重用,最终只能隐居山林的悲哀之情。将自身的遭遇,和永恒的历史结合在一起,使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得到了深化,也能让读者能更好的感同身受。因为,我们每一个时刻正在经历历史,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