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北伐的襄樊之战,成为东汉末年的最后一场大战。结果完全相反,上有四路,刘备全灭,此战使刘备从一个大汉霸主变成了亡汉者,虽败犹荣。刘备的隆中对明确提出:先主自称汉贼,天下共谤之,虽欲无言,或在其中矣。
《三国志.先主传》吕蒙是这样评价刘备的:备益州之时,为其言者誉之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吕蒙实在冤死于襄樊之战。汉廷方面有实力的是臧霸,孙德宗:“一死不能伤大义,皆我兄弟也。”同时,孙子兵法中也特别说到关羽,认为他不可杀,一为关羽有报国之心,二是关羽统领这么多万之众,理应为国死守,不该见死不救。这件事,也充分说明关羽不可杀的道理。但是吕蒙相比臧霸,是强势的一方,如果投降,只能和大将军孙权共存亡。吕蒙却仍旧坚持要带兵杀刘备。
有个比喻,你老婆突然出轨,老婆发誓一辈子不出轨,你是选择过一辈子的幸福,还是在外面小三小四,一套一套的买?吕蒙相当于依旧选择了后者。曹操称汉中王之后,从刘备手里夺得一定的荆州,又靠着刘备实现夺汉中。襄樊之战结束,关羽本人又夺下徐州,这与后来陆逊说一去六百里不见其尸目标就是一致的。
虽然最后失败,刘备的实力也被削弱,但自己是有胜利者的实力的。且看刘备北伐大败吕蒙,关羽殒命襄樊。吕蒙的谋士在当时不能和关羽互动,在两件事情上,两个人不能互相理解。所以在当时,对于刘备的战略是建议的主意,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战略也是带有强烈目的性的。
大家赞同我的观点吗?欢迎评论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