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迎旭门矶头雄姿。王夕平摄影)
丹江路码头和丹江路的来历
襄阳王夕平
襄阳历史上是“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交通要道。襄阳市可以说曾经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这一特点在樊城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汉水航运发达的时候,襄阳港樊城港区从东面迎旭门到西面火星观汉江沿岸,大小码头有20多座。在樊城迎旭门矶头下,原来只有一座码头,它是年湖北省航运管理局投资兴建的一座轮船码头。年春在轮船码头下又兴建了一个新码头,叫丹江路码头,通往这座码头的公路叫丹江路。丹江路东南起自汉江码头,西北止于前进路,全长1.8公里,从丹江路码头到长征路段1.3公里。说起丹江路码头和丹江路的来历,不得不提到上世纪的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即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因为丹江路码头和丹江路这两个运输工程及其名称,都与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简单地说,丹江路码头建设在前,丹江路建设在后,而在命名上,丹江路码头却以丹江路的建成而命名。
(樊城迎旭门矶头雄姿。王夕平摄影)
一、具体历史情况的考证
在建国后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在加强鄂西北经济的开发中,决定兴建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和汉丹铁路工程。这是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具体情况还需分别从樊丹铁路建设,丹江路码头、丹江路建设的历史说起。
(丹江口大坝。王夕平、王甫星摄影)
首先,关于樊丹铁路建设的历史。据中国水运丛书《襄樊港史》记载,樊丹铁是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服务而建。主要是构建起陆路快速运输通道。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建国以来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年10月,为支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襄阳地区的樊城至丹江口段铁路(即“樊丹铁路”)破土动工,年5月建成通车。樊丹铁路长公里,据不完全统计,共用钢轨、枕木、水泥等建筑物资达3万吨左右。这些物资的运输,主要靠轮驳船从武汉溯水运至樊城起坡,再以汽车转运到沿线。年5月,铁路部门又接着从襄樊火车站(现襄阳火车站)至清河口修筑了一条3公里的铁路专用线。这是襄樊市(襄阳市)出现的第一条通港铁路,樊丹铁路的机车(火车头)和车厢等超重、超大设备都是从丹江路码头起坡,利用这条铁路专用线转到车站。因此可以说,樊丹铁路是从水上运来的,从襄阳港樊城港区丹江码头伸展出去的。
(襄阳火车站通往清河口码头的3公里铁路和后建设的延伸至丹江路码头的1.7公里铁路遗迹。王夕平摄影)
编辑:王夕平王甫星
王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