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
首页
襄樊简介
襄樊地点
襄樊市场
襄樊要闻
襄樊发展
襄樊天气
襄樊旅游
襄樊信息

诸葛亮北伐2第一次北伐

北京手足癣医院地图 http://m.39.net/news/a_8598844.html

上文:诸葛亮北伐(1):北伐准备

我们上一篇文章说道,公元年1月,诸葛亮开始了他的一次北伐。

所以咱们先说蜀汉方面的部署。除了上文已经说过的诱反孟达吸引曹魏主力外,诸葛亮本次出兵号称要从斜谷攻取郿县,并且派赵云、邓芝率军走这条道路,据守在箕谷。诸葛亮自己则率领蜀军主力进攻曹魏的祁山大营,同时派马谡赶赴街亭,高祥(高翔)屯兵列柳城。

《三国志·诸葛亮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

《三国志·郭淮传》:太和二年,蜀相诸葛亮出祁山,遣将军马谡至街亭,高详屯列柳城。

简单来说,诸葛亮的这个部署,是一个数路出兵的的情况。

我们可以大概将蜀军分为三支队伍。

1.诸葛亮的主力,进攻祁山

2.赵云、邓芝的疑兵,据守箕谷

3.马谡、高翔的部队(列柳城在街亭附近)

(4.孟达的部队,在上庸当肉盾)

那么现在我们上一张地图。

上这张地图的目的,自然是要说街亭。

长期以来,大家受《三国演义》影响,会以为街亭在诸葛亮的主力的后方,是粮道。

《三国演义》:亮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去也。

但事实上,从地图就能看出来,街亭并不是粮道。

那么,街亭是什么?为什么要控制街亭呢?

重新看地图,大家应该会发现诸葛亮的进军路线有点诡异,因为他并没有朝长安的方向走,而是朝雍州的方向走。

这里插一下雍州和凉州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天水郡之类的地方是在凉州,但其实是雍州。这是因为曹魏更改了行政区划,将原本凉州境内的很多地方划分到了雍州,所以诸葛亮实际上打的是曹魏的雍州。不过嘛,雍州和凉州的区划的日后又各种变更,嫌麻烦也可以简单地说诸葛亮在打雍凉。

好了,回归正题,诸葛亮走雍州,就是因为他的北伐战略是平取陇右,拿下雍凉地带的土地和人口,然后再居高临下进攻关中地区(如长安等),这也就是为什么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或分兵策略)的原因,因为诸葛亮本来就不准备打长安,不过子午谷奇谋这个事很值得一谈,我们下一篇再说。

而从地图就可以看出来,诸葛亮打祁山,就是在打雍凉的地盘,而控制了街亭,就能阻止曹魏的援军支援,这才是街亭的意义。所以,街亭并不在蜀军的后方,相反,它其实是前线。

蜀军的部署是这样,那么,曹魏呢?

年正月,魏明帝曹叡首先派司马懿征讨孟达,司马懿也很给面子,急行军赶到上庸,破城斩将,一气呵成,之后司马懿就待在上庸了,所以整个诸葛亮一伐他实际上并没有参与。

《三国志·明帝纪》:二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斩达,传其首。

还是这个月,诸葛亮一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个郡就背叛曹魏,响应诸葛亮,致使关中震动。刚刚登基不久的曹叡迅速作出了判断,他首先决定御驾亲征。

《三国志·诸葛亮传》: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

为什么曹叡决定御驾亲征呢?其实并不难理解,曹丕40岁便英年早逝,曹叡也是在曹丕去世前不久才被立为太子的,此时诸葛亮大举伐魏,关中震动,魏国一时谣言四起,甚至有谣传曹叡已经驾崩,想要拥立曹植为皇帝的。对于曹叡来说,他需要一场胜仗来稳定国家,所以他选择了御驾亲征。

《三国志·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是时讹言,云帝已崩,从驾群臣迎立雍丘王植。京师自卞太后群公尽惧。及帝还,皆私察颜色。卞太后悲喜,欲推始言者,帝曰:“天下皆言,将何所推?”

此时诸葛亮已经开始作战,而曹叡才从洛阳出发至长安,显然并不能等到了长安再指挥。所以曹叡在半路上就开始调兵遣将了。

原本镇守关中的是夏侯惇之子夏侯楙,曹叡将夏侯楙调回,改令曹真都督关右,驻守郿县,曹真派兵进攻箕谷的赵云,同时魏明帝曹叡派遣张郃进攻街亭,郭淮则进攻列柳城的高翔以协同张郃。

《三国志·夏侯惇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文帝少与楙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至太和二年,明帝西征,人有白楙者,遂召还为尚书。

《三国志·明帝纪》: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右将军张郃击亮於街亭。

《三国志·赵云传》: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

《三国志·郭淮传》:张郃击谡,淮攻详营。

这里单独说一下张郃是谁派的。

由《曹真传》可知,派曹真驻扎郿县和派张郃进攻马谡的主语都是“帝”,也就是魏明帝曹叡。

再由《张郃传》可知,此前张郃正在荆州,受司马懿节制与东吴作战。而诸葛亮出兵后,张郃被“加位特进,遣督诸军,拒马谡于街亭”,能让张郃去做这些事的,显然也只有魏明帝曹叡。故派出张郃的就是魏明帝曹叡本人,而非曹真。

《三国志·曹真传》: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

《三国志·张郃传》:明帝即位,遣南屯荆州,与司马宣王击孙权别将刘阿等,追至祁口,交战,破之。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於街亭。

看完了曹魏方面的部署,接下来就进入了战斗。

在诸葛亮进攻祁山的同时,马谡到达了街亭。在街亭这里,按《诸葛亮传》记载,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节度,导致被张郃击破。再结合《王平传》记载来看,原来马谡是放弃了水源,上山防守,部将王平规劝也没有用,这才被张郃断了水源击败。

《三国志·诸葛亮传》: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

《三国志·王平传》: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

《三国志·张郃传》:诸葛亮出祁山。遣郃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马谡战败也导致了连锁反应,在附近列柳城的高翔也被郭淮击破。

《三国志·郭淮传》:张郃击谡,淮攻详营,皆破之。

马谡部虽然惨败,但王平以千余人设下疑兵计阻止张郃追击,这才得以重新整合溃散的蜀军,返回汉中。

《三国志·王平传》: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赵云和邓芝的部队也陷入失利,但因为赵云亲自断后、收敛部队坚守,这才不至于大败,得以撤退。

《三国志·赵云传》: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值得注意的是,赵云和邓芝在撤退时还烧毁了栈道,而且因为大水无法修复,致使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无法再走斜谷这条道路了。

《水经注》: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顷大水暴出,赤崖以南,桥阁悉坏。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戍赤崖屯田,一戍赤崖口,但得缘崖与伯苗相闻而已。

诸葛亮自己则果断放弃了新归顺的三郡,带了一些人口返回了汉中,哦,还有姜维。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

《三国志·姜维传》:维等乃俱诣诸葛亮。会马谡败於街亭,亮拔将西县千馀家及维等还。

曹真和张郃则收复了失去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曹真在临走前认为诸葛亮下次出征一定会走陈仓,所以留郝昭、王生镇守陈仓。

《三国志·曹真传》: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於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

《三国志·张郃传》: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郃皆破平之。

三郡平定后,曹叡方才到达长安。是的,这场战斗结束的非常迅速,曹魏方面的最高主帅曹叡甚至在战后才到达长安。

《三国志·明帝纪》:丁未,行幸长安。

诸葛亮回到汉中后,将在北伐中表现颇差的马谡、张休、李盛三人斩首,削去黄袭的兵权,将赵云贬为镇军将军,而在街亭之战后表现极为出色的王平则被拜为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王平从年汉中之战时归顺刘备,直至此时(年),已经做了9年多的牙门将和裨将军,总算是混出头了。

《三国志·王平传》: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三国志·赵云传》: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好了,以上是一伐的整体过程,那么接下来,咱们来说马谡的问题,因为以后会有马谡漫谈,所以此处重点分析马谡在街亭的情况。

先说诸葛亮为什么会选马谡。

以《马良传》的马谡部分记载,当时去街亭的人选,大家主要考虑的是魏延和吴懿,但诸葛亮却选择了马谡。

《三国志·马良传》: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魏延和吴懿二人,尤其是魏延,可谓是蜀军最锋利的宝剑——诸葛亮时代的战果,绝大部分都与魏延有关,可见其突出的才干,诸葛亮显然是需要让魏延留在主力队伍进攻祁山的,吴懿亦然。

在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守住街亭或许不算多难的任务,因为从《张郃传》记载来看,街亭是有城的,马谡上山既然是违背诸葛亮的节度,那么说明诸葛亮就是让他在城里守的。

《三国志·张郃传》: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

而且马谡并不是孤军,附近屯兵列柳城的高翔就可以与他互相策应,更别说诸葛亮还给马谡分配了有能力的部将(如王平)。

那么这里可能就会有人要问了,马谡万一守不住呢?

我上文说了,张郃此前是在荆州的,这次战斗他是被曹叡从荆州急调来的,行军仓促,肯定不会带多少攻城用具,而且从荆州到街亭也并不近,张郃军必然已是疲惫之师,而且诸葛亮交给马谡的任务并不是击退张郃,而是守住就行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马谡的任务并不算难,所以他还是输在了自己的蠢和蜜汁自信上。

可能很多人还会有一个问题,马谡战败的时候诸葛亮在哪?

依据《袁子》,可知马谡被张郃击破时,诸葛亮离马谡仅仅只有数里,但诸葛亮还是选择了不去救援马谡,直接撤军。但诸葛亮的部队在撤军时并未大乱,而是徐徐退去,所以在撤军过程中又遇到了敌兵,也毫不影响,进退自如。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袁子》: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亮之行军,安静而坚重;安静则易动,坚重则可以进退。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救马谡呢?依《云别传》所言,街亭的蜀军已经连编制都乱了,无法指挥了。诸葛亮恐怕是担心街亭的败军会干扰军心,所以才没有去救援吧。

《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

不过这里还有个问题,马谡是不是必须死呢?

其实原本是不必的,但依《向朗传》记载,马谡在战败之后,选择了扔下部队逃亡,这还导致他的好友向朗被诸葛亮免官....

《三国志·向朗传》: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所以与其说马谡是死于战败,不如说他是死于畏罪潜逃。

这里捎带点题外话,总有人用马谡来黑诸葛亮的用人不如刘备,但事实上的情况是,刘备在用人方面最大的亮点是任用了诸葛亮。此外,刘备用人方面的黑点是远远多于诸葛亮的,无论是差点砍掉蒋琬、险些罢免庞统、毫不重视许靖,还是用张飞丢徐州、用关羽糜芳傅士仁丢荆州、用刘封孟达丢上庸,这些对于刘备集团都是影响颇大的。

而诸葛亮呢?他用人方面的黑点基本只有一个马谡而已(或许可以再加一个李严)。什么?你说魏延?魏延真正成为一代名将,恰恰就是在诸葛亮时代,是诸葛亮对他频频委以重任,才让他成为了诸葛亮时代蜀汉军队中的第一战将!

纵览诸葛亮所力荐、提拔和重用的庞统、刘巴、魏延、蒋琬、费祎、董允、姜维、李恢、马忠、张裔、王连、王平、张翼、谯周、杨洪、秦宓、宗预等,无不是日后蜀汉的栋梁之才。诸葛亮死于年,蜀汉亡于年,直到蜀汉灭亡时,最后为蜀汉尽忠职守的仍然是诸葛亮留下的姜维,以及我很不想提的诸葛瞻。

诸葛亮提拔的贤才,一直撑着蜀汉这艘船行驶到了彻底沉没,我是不懂说诸葛亮用人不如刘备是什么意思,难道不该吐槽刘备用人能力忽高忽低,而且经常把有才能的人放在不适合他们的位置上(如关羽和张飞),最终招致襄樊之败、夷陵之败么?

捎带提一嘴姜维,虽然《三国演义》里把他塑造成了诸葛亮的弟子,但其实历史上他和诸葛亮并没有什么师徒关系,直到诸葛亮去世后,他才做到右监军、辅汉将军、平襄侯。是在蒋琬执政时期,他才逐渐升到了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然后在费祎时期,姜维才升到了卫将军、录尚书事、假节,真正进入蜀汉的权力核心,而这时距离诸葛亮去世已经十几年了。所以与其说是他是诸葛亮的弟子,倒不如说他是蒋琬或者费祎的弟子。

OK,到这里,诸葛亮一伐的内容基本都讲的差不多了,但是在讲二伐之前,我们还要说一个之前提了好几次的重点问题——子午谷奇谋。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fz/16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