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轰隆,轰隆。
列车奔驰在原野之上。窗外菜花金黄。
我和父母坐在车厢里。
父母年纪大,病又多。那天,母亲呼吸微弱,四肢冰冷。父亲一直昏沉,话也懒得说,整个车厢宁静得很。
我斜靠在车窗上,并没有心思去观赏菜花,只是无声地望着两老。他们额头上深深的皱纹,疲惫的神情和如纸一样白的面容折磨着我,让我的心倍受煎熬。父母的状态可不是一时劳累造成,而是几十年义无反顾的,无休无止的为工作,为这个家和为儿女的成长和事业之有成处处精打细算,操持不已,经年累月铸就。
父母的付出是发自肺腑的,一贯的,无价的,不索取回报的。他们对于子女的要求恐怕也不高-不过是想多看看儿子和女儿,多逗逗孙儿孙女而已。可是,即使是如此简单的愿望,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子女们可能也会因为学习、工程、继教、出差和谈判,以及生活观念与方式的不同而难以满足可怜的父母们。更不用说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几年才能回来一次?
因此,我们要在父母有限的时间内多陪陪他们。陪他们聊天,陪他们吃饭,陪他们打牌,陪他们旅游。陪父亲调查与写作,陪母亲用嘶哑的声音歌唱。
呜!汽笛又鸣响了。火车正在进站。
这时候,妈妈苍白的脸上竟然有了血色,急促地说“儿子,赶快下车吧!”爸爸也突然有了精神,不容置疑地说“你明早要上班,不能有误”并且,不容分说就将我推下了车。
下车的地点是湖北襄樊。时间是下午3点。下车后,我立即驾车回成都。我要赶第二天一早的班。
襄樊车站正在修建,几条路都不通。我的车象无头苍蝇到处乱窜。心里急呀!还好,路人指点-朝东。于是,一直向东,走呀走,终于看到高速路。一阵窃喜。但小路与高速路之间有一个土堆。我猛踩油门要冲过去。
然而,底盘碰到土堆,汽车熄火,我回去工作的愿望破灭了。
我满心凄怆。
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
解梦
1.我父亲于年正月14去世,母亲逝于年1月19日。我与他们在一列火车上。那是死亡列车!说明,我当时身体、工作状况不佳。可能有灾。
2.父母让我下车,催我下车,甚至将我推下车。说明父母保佑我。我脱离了险情。
3.在无路可走之时,有人指点,向东。东方日出,东方生长,我的姓名有“东”。这是应该是我的福地和归宿。
4.我驾着车冲向土堆,向往光明。却卡在土堆上,车破了。说明仍然有坎坷,要失财。
5.唯一不好解的是襄樊。襄樊与我无亲无故,甚至从来没有想起过,也无一丁点概念。为何梦中下车之处却是它呢?是不是冥冥之中父亲在昭示我?是不是他有什么事务要交待。
*****************
成都品东小儿推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几十年致力于小儿推拿宣传和推广。
长年培训小儿推拿师。特色理论、扎实手法、门诊跟诊、学以致用。
联系人王老师,吴老师
*****************
襄樊解梦--
不行!一定要去襄樊看一看。
于是,年11月,真去襄樊了。
那天,在武汉讲完课,下午5点乘上武汉到襄樊的高铁。2小时后到达襄阳城。
本来没有事务,就为了却一桩心事。
在车上,与襄阳旅客聊襄阳。什么地方繁华,什么好玩,什么好吃,有什么样的历史典故。大家推荐昭明台和古隆中。昭明台是钟鼓楼所在地,是古城墙一隅。因为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闻名。郭靖与黄蓉死守襄阳城就发生在那里,而且家喻户晓。隆中是诸葛亮的家乡,是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发生之所。它成就了三国刘备的霸业,也留下珍重知识,渴求人材遗风。
那天,天有些阴暗,才8点过,襄阳就一片漆黑了。我赶公交车到达昭明台已是晚上8点半。
昭明台,名不虚传,真是昭明照明的地方。一到昭明台,霎时天空通明,城墙内外张灯结彩,人头攒动,古城内一派繁华。我漫无目的,随人流涌动,走走,停停,看看,尝尝。赏心悦目,大饱口福,好不自由!直到街灯一盏盏熄灭,铺面一家家关闭。
不早了。该歇息了。
恰到一巷口,有家小旅店。很小,但很卫生,价钱也便宜,才元,就住下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离店时顺便问了一句“这是什么地方?”。
你猜,这是啥地方。
我的天啦!竟然是陈候巷!
我原本姓陈。父亲陈建业。陈姓父亲托梦之处是襄阳。无意间居住之处为陈侯巷。难道四川资阳陈姓家族是湖广填四川从襄阳陈侯巷迁移过去的?
一定是的。马虎不得。
我立即骑上小黄车从陈侯巷的这头走到那头,又从那头走到这头。仔细观察。陈侯巷有陈侯小区,陈侯大院,有襄阳古文化研究所,有古老房子,还有几棵古树。可惜没有庙宇,没有香蜡。我走在常人眼中极其普通的小巷里,内心却难以平静。因为陈侯巷是有故事的,而且是施舍为民,倡导学习,报效社会的故事的。
古装剧《珍珠塔》描写河南落泊宰相之后方卿,自幼苦读圣贤书,颇有才华,却因朝庭有变,其父屈死,家又遭火焚,只得与其母在坟场度日。
方卿受母命,长涉至襄阳姑母方朵花家借银两。姑母正设宴招待宾客,见方卿粗布烂衣,面黄肌瘦,认为在宾客面前失了面子,骂方卿为方家不孝子孙。拒绝借钱。方卿姑父陈培德,襄阳人,原是当朝御史,后隐退于襄阳市景,经商,当时不在府中。陈培德之女陈翠娥早年在河南与方卿青梅竹马,分别十多年常有思念,当知方卿庭上受辱,心里愧疚。她知道方家曾是陈家救命恩人,就命丫环将方卿接到后院,欲赠送银两,方卿不受。陈翠娥心生一计,将无价之宝珍珠塔藏于糕点之中,说带回去孝敬舅母,叮咛其保护好这“状元糕”。
姑父陈培德回来,听说夫人所作所为,气走方卿,恼恨夫人薄情,骨肉不认,随后骑马追上方卿,表示要接回方卿母子在襄阳攻读功名,但方卿执意回河南老家。陈见方有志气,遂将女儿陈翠娥许配给方卿为妻。
方卿奋发读书,高中状元,被授予“七省巡按”,巡察来到襄阳城,在襄阳陈府与陈翠娥完婚。此故事的发生地正是襄阳古城陈侯巷—以上故事摘自《襄阳日报》
了解到这则故事,我有些激动。无论咱陈家是不是从襄樊内迁,一笔都写不出两个陈字来。陈侯和陈侯巷都值得陈姓家族自豪与骄傲!
我的梦有解了,襄樊有解了。
这个解就是要助学。要有义举,要让更多的学子们学有所成。
廖品东教授小儿推拿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