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债券圈
作者:ETF联接C(新浪微博名)
一、引言人生如雾,何处是路?
往年冬季北方城市雾霾严重的时候,我总会发出上述感慨。人到中年,不免情难自已,聊以慰藉。如今,这话用在当下的中小银行身上,再合适不过。
年10月28日,河南洛阳市伊川农商银行董事长康凤立(同时为该行第一大股东)被带走调查。29日,该行发生挤兑风波。30日,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洛阳监管分局联合发布公告,呼吁存款人理性看待部分储户集中提款事件。
年11月6日,网上盛传关于营口沿海银行深陷财务危机的消息,导致大批储户集中提款。同日,营口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呼吁民众保持冷静。中国人民银行营口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营口监管分局联合发布公告,提醒储户保持理智。
同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九次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深化中小银行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问题,部署金融领域重点工作。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金融委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年11月7日,广东南粤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不行使年二级资本债券的赎回选择权,并于12月9日按时付息。
经济下行阶段,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去杠杆工作的持续推进,实体企业的风险暴露现象也逐步开始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蔓延。一些公司治理存在瑕疵、业务风险管理薄弱的中小银行,则首当其冲。
稍早之前,有包商银行被接管、锦州银行战略重组、恒丰银行获得注资等事件,我们依然记忆犹新。
再早之前,有海南发展银行破产倒闭、汕头市商业银行换名重生,虽已尘封但不应遗忘。
在监管情难独钟的当下,中小银行,路在何方,谁又能与它生死与共?
二、中小银行的前世今生中小城商行、中小农商行,都是服务区域经济、服务城乡经济、服务小微的主力军。由于历史沿革复杂、经营区域固化、股权关系错综、公司治理欠缺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不佳、盈利水平低下、风控能力薄弱,经营与财务风险不断累积。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厘清中小银行的发展沿革,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中小银行准确定位,指引方向。
在此推荐大家阅读任涛的《城商行简史:家城商行的前世今生》与华创债券团队的《聚焦农商行的前世今生--华创债券农商行专题报告之一》。其中以城商行简史写的最为深刻。
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年11月10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拉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帷幕。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五个层面做文章:
1、去产能:最为明显的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允许过剩产能行业中部分企业关停、破产。
2、去库存:主要是去房地产库存,导致三、四线城市房价大幅上升,居民杠杆增加。
3、去杠杆:最初主要为降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杠杆率,民企次之,现在的情况是民企的杠杆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4、降成本:通过减税让利,降低实体企业经营成本;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
5、补短板:主要为补民生、基础设施、扶贫脱贫、三农、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的短板。
实体经济与金融密不可分,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三去一降一补”其实都是可以通过金融手段来实现。
在实体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可以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允许僵尸企业市场化退出或破产,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做优。同样,在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也可以允许一些高风险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鼓励中大型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小机构。
为此,年2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金融领域中商业银行信贷不良率攀升、债券市场违约现已常态化、股票市场退市趋于常态化等,部分原因其实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风险从实体经济转移至了金融体系。因此,随着风险在金融体系的传导、积聚,金融机构应当且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以控制、消化风险。
个人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1、金融机构的供给
广义上指整个金融体系的完备性(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金融规则的丰富性(完善金融领域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金融市场的层次性(积极稳妥推进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狭义上指金融机构的数量。有学者建议,金融供给侧改革说白了就是要增加金融机构数量,可以发放更多金融牌照。其实不然,笔者认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理解为增加金融机构数量。金融机构的供给并不是说越多也好,多了容易引发无序、过度竞争,会造成金融资源的浪费。金融机构多而不精、弱而不强其实就是金融资源的低效或无效供给,注定会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象。
要以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出发,着眼于提高有效金融供给能力。不能过分强调增量、而忽视存量的变革。如果通过存量的变革,金融机构数量减少了,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得到解决,风险管理的能力获得提升,我们也是乐见其成的。
2、金融产品的供给
金融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银行信贷、理财产品、各类资管计划、债券或其他债权融资工具、股票、股权或其他衍生品等。金融产品的供给,取决于金融机构是否具备研发该项金融产品的能力、是否具备运行该项金融产品的能力、是否具备管控该项金融产品风险的能力。就开展债权类业务的商业银行来讲,拥有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资质的有多少家?可以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开展债权融资计划业务的有多少家?可以创设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有多少家?一定规模以下的中小银行可以吗?
上述两点总结起来就是金融能力的有效供给或金融供给的有效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提高金融供给能力的有效性,要看金融产品开发能力是不是丰富,为实体经济融资的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是不是具备,投资交易能力是不是突出等。
从金融活动产生的那一天起,金融的改革步伐就从未停止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意在于强调服务实体经济,在当前的这个时点上,更加突出稳增长过程中的风险管控。要切实提高有效金融供给能力,着重强调微观上金融机构严把具体业务风险(提高对风险的配置、定价能力)、中观上全面管控自身财务、经营风险(建立健全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体系)、宏观上监管层统筹防范及化解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风险工作。
四、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开启年11月7日,彭博新闻社报道称:“中国金融监管机构考虑推出一揽子方案以进一步深化中小银行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其中,对于总资产在亿元人民币以下、有潜在风险的小型银行鼓励合并重组”。截至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