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邓州·仲景经方运用国际论坛暨仲景传人师承大典
时间:年1月12日—14日
地点:医院
张仲景故里——穰东镇张寨村张仲景故里张寨村(古称涅阳),位于邓州市穰东镇西1.5公里。紧靠豫53线,进出交通便利。东距南阳卧龙岗30公里,西距邓州花洲书院、雷锋展览馆等景区30公里,距内乡县衙70公里,距襄阳隆中公里。
在穰东镇张寨村东南,现立高3米,宽0.65米的“医圣张仲景故里”碑一通,年,穰东镇政府划该镇仲景路东端平方米,作为张仲景纪念地。外围筑1.5米高透景护拦墙,纪念地内建张仲景纪念塔及医圣宫。塔为齿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渐收敛交合为顶。塔顶有转盘彩灯两层,共计塔高30米。塔内耸立10米高的医圣汉白玉塑金雕像,医圣右手握《伤寒杂病论》,左手持中药灵芝,像前设敬拜医圣台。医圣纪念塔下,建医圣宫两层。一层为地宫,占地平方米,内设医圣:从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药、针炙八卦传统治疗、发明人工灌肠术、发明人工呼吸术等20尊学习、创作、发明塑像,宫壁皆绘汉画图。医圣宫第二层,建筑面积80平方米。内设医圣长沙大堂行医塑像五尊,晚年著《伤寒杂病论》塑像两尊。一宫壁记载医圣故里简介及医圣宫简介。宫外围,三面医院。医圣雕像正面一侧,设左右石梯,可拾梯而上至宫顶纪念塔,石梯有石柱、石狮、石栏板构成。两梯下端正中立“医圣故里碑”一通。碑高2.5米、碑后筑有香台。
张仲景纪念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筹建凉亭、拱桥、假山、药葫芦塘等建筑设施。
仲景故里绽新芳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南省邓州市城区东北部,有一处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群。它北依风光旖旎的湍河国家湿地公园,东与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遥相呼应。“医院”医院就坐落于此。
医院“中医堂”实地察看调研
吴刚在汲滩镇卫生院中医诊室实地察看调研
1月5日,跟着国医大师、全国人大代表、医院院长唐祖宣的脚步,记者走进了这所成立于医院,了解它一甲子的传承与发展。
?立足本土根深叶茂
“想不到,中医院变得这么靓,用时下流行的话叫‘高颜值’!”1月5日,一位陪家人来看病的女士,好奇地穿过“全国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张仲景展览馆,仔细地打量着矗立的张仲景雕像,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啧啧赞叹。
她叫杨俊燕,文渠镇泰山村人,在东莞打工,每年春节前都要提前回老家,医院,找专家把脉抓药,调养身体,预防来年春天母亲的“老亏症”复发。十几年来,她坚持带母亲来此,效果很好。
作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在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担负重要作用,历经二千多年洗礼、检验。邓州是“医圣”故里,千百年受仲景思想文化熏陶,积累了大量简、便、廉、验疗效独特的土单验方,成就无数医林贤士。崇医行医,在这里蔚然成风。
唐祖宣介绍,年,解放战争的硝烟刚刚退去,全国人民正沉浸在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中时,邓县(现邓州市)的中医工作者率先在全国成立“中医联合诊所”,用传统医学护佑一方百姓的健康。年,在原“中医联合诊所”的基础上扩大建立了“医院”。年,成立了河医院。医院当时仅占地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0平方米,职工40余人。年,由于行政建制的改变,医院改为医院。
几十年来,医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年,医院,占地13亩,业务用房面积1万多平方米,职工人,编制床位张,设置病区7个,医技科室8个;年,经多方努力,医院争取到中央和省市投资近两亿元,市政府在入市口黄金地段,无偿划拨77亩土地兴建新址。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文批准,在邓州建设“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张仲景展览馆和唐祖宣学术研究室,医院新址建设,医院新址项目建设增容,丰富了中医药文化内涵。
为了充分展示仲景文化思想,医院和展览馆建设均采用中国古典式建筑风格,四合院式布局,优雅的廊亭把所有建筑有机联系在一起,前来就诊者免遭日晒雨淋。整个建筑形散神不散,和谐紧凑,人文关怀凸显。绿化上采用中式园林手法,山水廊亭,曲径通幽。植被主要以可观赏的中药材为主,设置有一个医药植物园。
唐祖宣告诉记者,医院分为3个功能区:医疗区,康复科研区,行政办公、辅助配套区和生活区。首先,医疗区在中央,设有急诊门诊综合楼、医技楼和病房楼,通过连廊衔接形成明确的诊疗、住院治疗区,既方便了患者就医,医院管理。其次,康复科研区在医疗区西侧,设康复中心、药剂保障中心。其三,行政办公、辅助配套与生活区在医疗区东侧,设行政办公楼、生活服务楼、动力中心等。医院整体布局与其他功能区域隔离,避免流线交叉。从外观到服务,医院一方面继承弘扬民族精髓,一方面借鉴现代医学手段,使中医得到了更好发展。新址总投资1.79亿元,建筑面积近6.5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床,日可接待患者近千人次。
多少个日夜风雨兼程,多少代人的孜孜以求,医术、医德,一切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令今天的医院誉满豫西南。她始终坚持突出中医特色与完善服务功能并举,改善办医条件与加强内涵建设并重,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优良的医疗环境吸引患者,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可靠的药品质量取信病人。中医院医疗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检测设备日渐齐备,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格局,成为一家集急救、医疗、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医院,同时还是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南阳市诚信经营单位、城镇医疗医院。
?特色专科百花齐放
在市雷锋路东段,每日清晨,熙攘的人流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吸引人们的,正是医院绵延浮动的药香。
中医药“简、便、廉、验”。该院近年来既弘扬中医传统之长,又吸收西医现代之优,优势明显,年门诊量10万余人次,冬病夏治、冬季调补备受热捧……近年来,医院在省业内医院小有名气。原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庆生、佘静,副局长诸国本、李振吉,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等先后到此,医院加快发展。近几年,该院在中医特色、重点专科建设、中医名家培养、中医科研等方面均有建树,显示了邓州的中医实力。
突出中医药服务,打造特色科室
在邓州,群众口口相传“医院看病不难,到医院看病不贵”。
据唐祖宣介绍,近年来,医院一直在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上下功夫,抓住中医药特色不放,严格加强收费管理,杜绝分解、重复收费,杜绝超标准收费,杜绝自立项目收费。据了解,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该院医院水平。
每天早上8时,中风专科的就诊者就络绎不绝。一位中风偏瘫的患者表示,医院就诊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很多中医院。该院工作人员介绍,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是豫西南成立最早的康复治疗中心;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建科以来,该科一直采用传统康复疗法和新技术相结合,突出中医药特色,深受中风偏瘫、腰椎疼痛、肩周炎、面瘫患者和亚健康人群欢迎,现已是南阳市重点中医特色专科。
该院的肝胆科设有门诊、病区、专科研究中心,拥有血氧监测仪、心电监护仪、腹水超滤回输治疗仪、肝病低频脉冲治疗仪等,年治疗肝病患者多人次。该科坚持专家门诊制度,研制3种中成药制剂成功运用于临床,有效率达95%以上。医院每年都要选派3-5医院肝病专科进修学习。该科中医主任医师乔义文有着33年的中医内科临床经验,擅长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道疾病等病症,中药硬膏贴敷治疗、中药外治疗法等广受患者好评。年,该科成为省中医特色专科。
医疗服务先锋队,“绿色通道”守护者
中医院急诊科是一个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科室。科室配备有呼吸机、除颤仪、监护系统、洗胃机等国内外先进设备。
分管急诊科的副院长、中医主任医师周雪林说:“急诊科医护人员责任重大,我们积极参加省市级学术会议和培训,定期组织急救技能和模拟现场急救配合,以提高急救水平和抢救速度。”
目前,急诊科在内科系统常见急危重症,如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重症感染、急性中毒等救治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
遇到无主的危急重症患者,急诊科的大医精诚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那是年4月20日,在市汽车站附近,一位老太太突然晕倒。急诊科赶到现场时,老人正躺在地上,没有家属陪伴。医护人员忙把患者抬上救护车,到院后急查CT示脑出血,情况危急。患者半昏迷,说不清家庭住址,联系不上家人。当时,由分管院长指挥展开了全力抢救。科室医护人员轮流照看患者,同时张贴启事寻找患者家属。三天后,老人病情得到控制。医院,看到毫发无损的老人时,感动得无以复加。
急诊科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24小时提供医疗服务,并将在急诊留观的内科患者中率先建立24小时式三级查房制度,只要患者留观超过24小时,即可保证由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三级医师查房。目前,急诊科已形成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相结合,预防与治疗并举,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同步的特色优势。
该院还开发多种院内制剂,如静脉通、二冬宁脑丸、三参益气养心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获效良好。
攻克科研重点,做患者忠诚卫士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动静脉同时受累的血管病,由于血管闭塞导致缺血坏死,不少患者只好截肢。医院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用性温的中药为全国各地患者治疗。年,当时还是学徒的唐祖宣在跟师学习时,心有所悟,将治疗此病的经验总结成文《茯芩四逆汤的运用经验》在《中医杂志》第一期发表,引起学术界金扬沙银屑胶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北京中医医院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