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
首页
襄樊简介
襄樊地点
襄樊市场
襄樊要闻
襄樊发展
襄樊天气
襄樊旅游
襄樊信息

驿站发展史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虽长达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邮票上的两处驿站遗址,均属明代。盂城驿是一处水马驿站在江苏高邮古城南门外,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鸡鸣山驿在河北怀来,是我国仅存的一座较完整的驿城。

驿站发展历史

秦朝

秦王朝是我国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时代的开始。秦始皇所制定的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道路等制度,对我国后代有深远影响。

开创统一的邮驿制度方面,秦朝也有不世之功。完成了全国范围的交通和通信网络。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著有秦朝驰道,“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一步为5尺,50步合今25丈(约80米),10米左右就栽一棵青松。一路绿影婆娑,十分美观。这样的大道遍布全国。还有一条叫“直道”,从咸阳北的云阳开始,途经黄河,直抵今包头市的秦九原郡。这是由名将蒙恬指挥修筑的,全长余里。此外,在南方还修了到两广和西南的“新道”。这样,就在全国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网。

大道路平道宽,遍布沿路驿站、离宫、馆舍和军事设施。陕西旬邑县子午岭发现一处秦朝直道建筑遗址,是一座约40亩左右的大平台,可能是当时既作防卫又作信息传递站的驿站。

秦朝的邮驿统一了称呼,称为“邮”。从此,“邮”便成为通信系统的专有名词。在秦朝,“邮”负责长途公文书信的传递任务,近距离的另用“步传”,即派人步行送递。在邮传方式上,秦时大都采用接力传送文书的办法,沿政府规定固定的路线,由负责邮递的人员一站一站接力传达下去。

南北朝

建立驿传合一制度

隋唐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盛世时期。邮驿发展达到空前繁盛的阶段,驿的数量的增多。由“驿”代替了以往所有的“邮”、“亭”、“传”。驿的任务,既负责国家公文书信的传递,又传达紧急军事情报,还兼管接送官员、怀柔少数民族、平息内乱、追捕罪犯、灾区慰抚和押送犯人等各种事务,有时还管理贡品运输和其他小件物品的运输。隋唐时期的驿遍布全国,像一面大网似地密布在全国交通大路上。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水驿个,陆驿个。那时,专门从事驿务的员工共有多人,其中驿夫人。

驿夫又称驿丁。根据不同的驿站等级,驿丁的配备数目不同。《大唐六典》载,唐代最大的驿称为都亭驿,是国都所在的驿站,每驿配驿夫25人。各道陆驿分为六等:第一等驿配驿夫20人,二等驿配驿夫15人,三等以下递减,最后一等第六等驿为驿夫二至三人。水驿则根据驿务繁闲,也分为三等:事繁水驿配驿夫12人,事闲配驿夫九人,更闲水驿配备驿夫六人。有些学者据有关各种资料统计,有唐一代,全国的驿夫数实不止上述人,有许多盛唐时期新增之驿,尚未统计在内,其总数合计当在人以上。这和年前国民党统治时期全国邮政人员总数几乎相当。。

著名散文家柳宗元在《馆驿使壁记》中记载,唐时以首都长安为中心,有七条重要的放射状的驿道,通往全国各地。第一条是从长安到西域的西北驿路,自长安经泾州(今甘肃泾川北)、会州(今甘肃靖远北)、兰州、鄯州(今青海乐都)、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沙州(今甘肃敦煌)直达安西(今库车)都护府。第二条是从长安到西南的驿路,自长安经兴元、利州(今四川广元)、剑州(今四川剑阁)、成都、彭州(今四川彭县)、邛州(今四川邛崃)直达今川藏地区。第三条是从长安至岭南的驿路,由长安经襄州(今湖北襄樊)、鄂州(今武汉市武昌)、洪州、吉州、虔州(今江西赣州)直达广州。第四条是从长安至江浙福建的驿路,由长安经洛阳、汴州、泗州、扬州、苏州、杭州、越州(今浙江绍兴)、衢州(今浙江衢州)直达福建泉州。第五条是从长安到北方草原地区的驿路,自长安到同州(今陕西大荔),再经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晋州(今山西临汾)、代州(今山西代县)、朔州(今山西朔县),直达北方单于都护府。其他两条各自长安至山东、东北地区和荆州、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忠州等四川云贵地区。这些驿道,在宽敞的驿路上,则是:“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那时邮递效率非常之高,据推算,中央的政令一经发出,两个月内便可推行全国。

唐朝对外还有国际性的驿道。中唐有一位地理学家贾耽,写过一篇《记四夷入贡道里》,说到唐朝的国际交往线也有七条:一为从营州入安东道,二为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为从夏州、云中至蒙古草原道,四为入回鹘道,五为安西西域道,六为安南天竺道,七为广州通海夷道。通过这些水陆通道,可通往朝鲜、日本、中亚、印度和东南亚各国。

驿站的发展,带来物流发展。辽宁地区出现文字记载的驿站是在唐朝。宋代人著的《五经总要》中曾提到过唐代的营州道上所设的驿站:“因受(今朝阳市)东百八十里,九递至燕郡城(今义县),自燕郡城东行,经汝罗守捉(今北镇),渡辽河十七驿至安东都护府(今辽阳市)约五百里”。这里所说的九递十七驿虽无具体站名,但可以知道唐代驿站的设置已经达到了辽东。

在中京大定府至东京辽阳府之间设置了驿站,有十四处驿馆。

在上京会宁府至燕京之间,沿辽西傍海道设置了驿站。为了适应军事需要,加强通信联络,金效仿宋王朝在辽宁地区建有的递铺。递铺和驿站归朝廷统属兵部领导。驿站按照朝廷所规定的标准供应给过往官员的食宿和车马。

由于疆域辽阔,发展交通,强化了驿站制度,这也成为它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这时驿站也叫“站赤”,蒙古语为驿站。

开通沈阳至旅顺的驿站外,在其它干线道路上均设置了驿站。在明代还设立了递运所,这些独立与驿站,专门从事货物运输的组织,其主要任务是预付国家的军需、贡赋和赏赐之物。由各地卫所管理。递运所开始设于洪武元年(公元年),它的设置,是明代运输的一大进步,使货物运输有了专门的组织。明代陆路运输,基本上是采取定点和接力的方法。因此,递运所除担负驻地指定运输路线的任务外,还要做好海、河运输的集散工作。

建都于北京,称原来的都城盛京为留都。

盛京驿站也与其他省不同。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驿站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盛京驿站基本上是沿袭明代驿站设置,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而是根据交通状况而定。铺递用以传递公文。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铺递传送。盛京的铺递遍布全区。

驿站使用的凭证是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驿站要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邮符”,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使用“邮符”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对过境有特定任务的,派兵保护。马递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驿站的接递如果要从外到达京城或者外部之间相互传递的,就要填写连排单。公文限“马上飞递”的需要日行三百里。紧急公文则标明四百里、或者五百里、六百里字样,按要求时限送到。但不得滥填这种字样。驿站管理至清代已臻于完善,并且管理极严,违反规定,均要治罪。到了清代末期由于有文报局的设立开始与驿站相辅而行,继而废除了驿站,同时有文报局专司其事,以后又设邮政,而文报局也逐渐废止。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复发怎么治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fz/135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