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年)》中
以合肥、淮南、六安、滁州四市及
桐城全部行政辖区组成的
合肥都市圈有了15年的发展蓝图
届时,合肥的市域常住人口体量或超过杭州。
合肥将形成公里的外环高速
无为、巢湖、庐江三县交接处或建合肥远景支线机场
都市圈四市一县社保无缝转移、接续……
促进芜湖、马鞍山两市一体化发展,皖北远期发展形成“两群两区三带”,推动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12月13日,在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安徽省住房和建设厅厅长侯淅珉,就《芜马城市群组城镇体系规划(—年)》《皖北城镇体系规划(—年)》《合肥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一年)》(送审稿)编制情况作了说明。
规划蓝图规划提出,
将合肥都市圈
(规划范围包括合肥、淮南、六安、滁州市和桐城市的全部行政辖区)
打造成为“长三角重要增长极、
安徽省核心增长极,
国家重要的自主创新基地、
现代产业基地,
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的发展目标是:
在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上,创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加快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努力提高都市区国际化水平,成为内陆创新发展新高地。
规划年,合肥市域常住人口万人,市域城镇人口万人,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万人。
积极构建“”市域空间结构:
?1个中心城区
?巢湖、庐江和长丰3个城市副中心
?空港经济示范区、庐南重化工基地和巢北产业基地3个产业基地
?1个巢湖流域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肥西县城属于综合性城区,是合肥卫星城市、合肥都市区南部副中心。年城市人口规模40万人。
肥东县城属于综合性城区,是合肥卫星城市、合肥都市区东部副中心。年城市人口规模40万人。
长丰县城属于生态宜居城市,是淮南卫星城、合淮一体化的桥头堡。年城市人口规模12万人。
凤台县城作为淮南卫星城,都市圈沿淮副中心;
全椒县城作为滁州卫星城,新滁城南部副中心;
来安县城作为新滁城北部副中心;
凤阳县城作为蚌埠卫星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市圈沿淮副中心。
区域协调规划提出建设五个产城融合走廊合淮产城融合走廊:构建合肥北部组团、曹庵-杨公组团、水家湖组团、炉桥组团、下塘组团五个产城融合功能组团。在淮南南部和长丰县水湖镇西部地区建设合淮共建区,在定远吴圩和长丰杜集地区共建美好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合滁宁产城融合走廊:构建合肥东部组团、巢北组团、滁州城南组团、全椒组团、乌衣组团、汊河组团六个产城融合功能组团。在肥东古城和全椒西王地区共建一个协调发展区。
合六产城融合走廊:构建合肥中科智城、六安东部新城、合肥(六安)新桥空港新城三个产业新城。在合肥(高刘)-六安(炎刘)两市交界处、合肥金桥-六安三十里铺两市交界处共建两个合作园区。
合巢产城融合走廊:构建巢湖中心城区和合肥东部城区两个综合性城区。培育合巢产业基地、中庙-黄麓文化创意及旅游度假基地和巢湖经开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及生物经济集聚区三个特色产业基地。
合桐安产城融合走廊:构建合肥西南组团、桐城中心城区、庐江中心城区三个综合性城区。
综合交通客运专线:新建两条向西通道?合肥至西安高铁,线路走向为合肥-六安-潢川-信阳-南阳-西安;
?合肥至连云港高铁,线路走向为合肥-定远-五河-泗县-新沂-连云港,其为合肥至青岛高铁的一部分;
?安康至上海高铁,线路为安康-襄樊-六安-合肥-滁州-南通-上海。
城际铁路:规划10条城际铁路客运专线未来可直达台湾铁路网规划建设6条客运专线,其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合福客运专线。专项走向经过合肥、巢湖、无为、铜陵、南陵、泾县、旌德、绩溪、黄山、武夷山至福州(台湾)。城际铁路方面,规划建设合淮、阜六、宁蚌等10条城际铁路。
高速公路:合肥将建公里外环合肥将在内环绕城高速建成后,规划外环高速。由规划沪陕第二通道、合明巢高速、北沿江高速、六铜高速、德上高速部分路段组成,里程约公里。两环之间内嵌环巢湖高速环(绕城高速南环-合巢芜-北沿江-六铜-合安)及机场高速环(沪汉蓉-济祁-沪陕第二通道-合淮阜)。
淮南、滁州作为次中心也将修建外环高速。
航空规划:蜀山区将建机场航站楼加快推进新桥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开辟国际及国内航线,构筑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合肥蜀山区、桐城、定远、明光、凤阳等新桥国际机场的异地航站楼。启动远景支线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建议拟选址于庐江、巢湖与无为三地交界处。在六安独山、淮南山南新区、合肥滨湖新区、滁州各建设一处通用机场。
公共服务文化:省城将建大型文化设施集中在合肥建设大型文化设施,如建设省博物馆新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桐城应集中建设桐城历史文化园,恢复建设赐金园,为合肥都市圈开启文化南大门。
教育:鼓励合肥教师五地支教加快实现合肥都市圈内科教信息资源合作共享化。扩大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品牌效应。
鼓励在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的研发机构与淮南、六安、桐城、滁州等开展联合办学、科技交流和联合攻关,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促进合肥的优秀教师对五地支教。
医卫:组建跨区域的医疗集团建设合肥都市圈医疗网络系统,鼓励发展具有专科优势和特色的医疗机构,医院设置的行政限制。鼓励组建跨市的医疗服务集团,鼓励合肥市知名医疗机构在淮南、六安、桐城设立分院。允许非公有资本参与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外的公立医疗机构的改制。
福利:四市一县社保无缝接续完善城镇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积极统筹建设跨市、县的社会福利设施。推进四市一县间社保制度协调配合和社保关系无缝转移、接续。实现市县、街道、乡镇都拥有一所综合性社会福利或者社会福利服务中心。
旅游:打造四大旅游板块以合肥、淮南、六安和滁州为四个旅游中心城市,将合肥打造为全省旅游集散中心和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打造寿县、桐城、凤阳三个历史文化名城,把小岗村建设成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区。以大别山、环巢湖和大琅琊山等旅游区为重点,结合自驾车旅游需求,建设汽车营地、汽车旅馆和乡村民宿体系。
基础设施信息化:“数字合肥都市圈”对接长三角
以推进合肥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为引领,率先在全省推进形成“数字合肥都市圈”的基本框架,构建与长三角对接的信息平台,建立覆盖合肥都市圈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区域信息一体化工程。年城市新建区域%通光缆,县级以上城市实现宽带无线接入,2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宽带,互联网普及率、电子政务外网覆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电子商务大幅度提高,与长三角等周边地区信息网络实现衔接和协调。
供电:构建2条皖电东送通道
合肥都市圈内将新建淮南-徐州-南京-上海和淮南-芜湖-浙北-上海两大特高压送电通道,从而构建以淮南煤电基地为起点的皖电东送输电平台,安徽电网特高压送电通道能力将达到万千瓦以上,进一步将安徽的能源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彻底解决安徽皖电东送和省内“南电北送”通道受限问题。
供气:“东气西输”直达合肥
引进天然气考虑使用“东气西输”工程,长途高压输气管道直接到达合肥市,以合肥市为储配中心向合肥都市圈内各主要城市输送天然气。
防洪:合肥中心城区不低于百年一遇
根据规划,合肥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不低于百年一遇。规划把水库、干流河道及圩区的防洪调度统一纳入都市圈防洪体系,充分发挥现有防洪工程的效益,切实保障防洪安全。完善合肥、淮南两座全国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体系建设。规划合肥、淮南、六安、滁州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不低于年一遇,桐城市等县级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不低于50年一遇。
来源:合肥在线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治疗白癜风有那些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