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子”嘹亮,机声轰鸣。截至6月8日,由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发起的襄渝线设备集中整治“大会战”已至决胜之时。
之所以称之为“大会战”,是因为他们要在5月7日至6月30日这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举全局之力完成对管内所属襄渝铁路行车设备、沿线环境、站容站貌等一系列要素的集中整治,而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工期之紧、难度之大、线路结构之复杂,在整个西安局集团公司的施工建设史中实属罕见。
酣战之期已至,取胜急于星火。想要在不到60天的时间里,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精细化统筹是关键。为此,该局集团公司成立了襄渝线“大会战”现场指挥部,下设施工现场协调、安全监督检查、站区综合整治3个小组,每日8时、14时召开碰头会,15时30分连线施工现场召开视频协调会,着力解决施工存在的各类问题并给出针对性指导意见。
他们还通过编制55项既包含专业施工重点,又涉及专业之间相互配合、监督管理等各方面的施工通用模板,进一步规范各项施工流程和标准,大幅降低施工对铁路运输秩序的影响。而作为此次“大会战”的一项重要成果,它也将在今后该局集团公司的大型施工中被广泛推广应用。
襄渝线全程只在襄樊境内有五十多公里平原地带,其余均为崇山峻岭,特别是横亘在汉江之源、川陕交界的大巴山。而这其中,就有全长米,集瓦斯、岩溶、断层、涌突水、高地应力、大变形等不良地质病害于一体的大巴山隧道。它在整个襄渝线上有五之最:隧道最长、桥梁最高、曲径半径最小、坡度最大、海拔最高。在历时近半个世纪的运营之后,隧道内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设备老化和病害,它也自然成为此次“大会战”整治的重点。
面对这块儿难啃的硬骨头,该局集团公司通过在襄渝“大会战”中开展“一线党旗红,攻坚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激发的热情转化为大会战的强大合力,引导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在前、干在先、攻最难、作表率。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由于无法满足大型机械的施工标准,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的党员干部们需要每天徒步往返近20公里的盘山小道,对整治地段进行人工清筛换枕作业。在长期外界侵入物和道碴本身破损产生的粉末积聚下,隧道内的道床因污染而逐渐形成板结,不仅对轨道和往来机车车辆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还大大增加了人工清筛的难度。但就是在如此极端艰苦的工作环境下,这帮铁血汉子没有一人叫苦叫累,用每天单次长达十多小时的作业时长,硬生生将施工进度维持在了正常水平,用实际行动诠释出“吃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发进取”的巴山精神。
除了隧道桥梁,因为年代久远,整个襄渝线的线路两侧,杂草灌木丛生,荆棘藤蔓缠绕,整治现场远比想象中要艰难的多,有的地段距离钢轨两侧防护网路面高达近20米,不光人站不住脚,还一眼望不到边。
起初,大家刚到现场时都难免为之一怔,完全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干。但党员突击队的队旗往那儿那么一插,支部书记带头那么一干,大家仿佛立刻就找到了主攻方向。铁锹翻飞、镰刀挥舞,从一段一边坡到一个区间再到整条襄渝线,西铁人用一往无前的火热干劲和奋斗姿态,让整个沿线环境都慢慢恢复了它本来该有的样貌和风采。
设备线路好了,职工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也不能落下。针对襄渝线环境复杂,交通不便等实际,该局集团公司组织安康片区各单位深入了解沿线29个站区的站容站貌和职工生产生活现状,组织编制“一站一案”,将房屋屋面治漏、外墙立面病害整治,以及室内卫生间、浴室、厨房等职工需求迫切的问题作为整治重点,全力打造干净、整洁、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了保证整治效果,他们还积极组织召开环境整治现场会,确定了襄渝线冷水、吕河、石庙沟、毛坝4个样板站,通过打标立样彻底消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也正因为如此,大家在工作中的干劲变得更足,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变得更有保障。
鼓点急促,号角声催。在全体西铁人期到必成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斗志下,“襄渝大会战”决胜指日可待,西安局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之势峥嵘初显。
编辑:融媒体
本文来源:西安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