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大悲寺,又名天仙寺,俗称大碑寺,《襄樊市地名志》记着“大贝寺”。此寺至少在唐代时已存,宋代时鼎盛,襄阳城抗金保卫战中也记载有大悲寺。其遗址在今庞公办事处姚家湾(原有纺织厂)附近的汉江边。
网络配图大悲寺的正殿大壁,原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
《襄阳县志·琐录》记载,唐高祖李渊武德初年(),天仙寺尼修建大殿时,四处征集寻访画师,给大殿画菩萨像。
一天,有一对夫妇带着一名女子来大悲寺祝祷礼拜,恳请寺尼关闭殿门,七天后再打开。寺尼觉得这三人很奇怪,到了第六天,她把殿门打开了,一看里面一个人也没有人,只见有二只白鸽子翩然飞去;再一看墙壁上,平添了菩萨的画像,画像庄严肃穆,栩栩如生。
宋徽宗大观初年(),有一个武姓的画工,画技精湛,唯有他能够恭摹画像。此时有一个叫梁宽的大夫寓居在寺中。虽然他住在寺院里,但心里对神像没有虔敬之心,对菩萨像颇为轻慢。
画工武生曾说:“菩萨面像长度,正好一尺。”梁宽不信,就想亲自测量一下。他登上梯子,刚要将脚踩在菩萨脸上,忽然大梁之间传来如雷般的响声。梁宽震惊不已,惶恐之中坠落到地上,伤了左手。僧人叫梁宽向神佛忏悔过错,一年多后,梁宽的左手才得以痊愈。
(上述记载,参见《墨庄漫录》卷十)
宋仁宗天圣二年(),开封府雍丘县人宋庠,状元及第,曾任襄州通判(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宋庠在襄州时,曾作有《未晓出城陪州长考功李员外祷雨大悲禅刹》诗:
城上繁星五鼓初,江皋申祷访精庐。林回半隐翔鸳刹,野阔平飞画隼旃。十的真容陪合掌,百城甘澍待随车。先秋闵雨农心乐,宜在麟编直笔书。
第五句诗后,宋庠自注:“记传此像乃唐时神人所画,经今二百岁如新,俗疑菩萨之真像。”据宋庠所说,这幅菩萨像在当时依然没有损坏,犹如新的一样。
北宋诗人李复(—?),写有《襄阳大悲像》诗:
宝迦如来出海山,隐身自画如来像。三日开门孤鹤飞,满壁晬容现殊相。一首千臂眼在手,一一手执各异状。日月山岳星宿明,钟鼓磬铎琴筑响。予戟戈剑利兵锋,瓶钵螺巾宝锡杖。左右上下满大千,应机妙用不可量。金光宛转遍沙界,亿万人天尽回向。昔闻如来发洪誓,慧目无边破诸妄。我今祝愿果初心,销灭含生多劫障。
诗中描述,大悲寺菩萨像,有一千只手,每只手上都画着眼睛,每只手里拿着不同的器物,包括日月山河星宿,她是如意施救于人的象征。
网络配图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于熙宁六年(年)至熙宁九年(年)任襄州知州。
曾巩在襄州任上作过三篇大悲寺祭文:《大悲祈雨文》、《又大悲祈雨文》及《大悲谢雨文》。曾巩在大悲寺祈雨得雨,如愿以偿。(据《元丰类稿》卷三十九及卷四十载。)
南宋·赵万年《襄阳守城录》记载襄阳城抗金保卫战时,曾记有大悲寺。
开禧二年(),“二十八日,遣廖彦忠、路世忠将敢勇军百二十人出东门劫寨,至大悲寺,烧云梯百余连,见虏贼大寨之外有小寨,约二百余人,先以弩手把截大寨,叉镰手直入小寨,杀散虏贼,夺到云梯什物等。”
这其中的“至大悲寺”,即是本文叙述的大悲寺。说明宋末元初时,大悲寺仍存。
网络配图宋代还有不少记叙描述大悲寺的诗篇。
宽夫率同诸公谒大悲寺观所画圣像以回向心地初分韵赋得初字宋·邹浩
襄州城东十里余,天仙大悲江上居。白龙盘伏不敢动,澄波如练风前纾。饱闻黔首喜相谓,微其妙相吾其鱼。鼎来巾履陪作礼,他年假道今题舆。毫端愿力郯有感,手目纵横随卷舒。高亭短棹青春里,云雨晓霁乾坤虚。谁将五色染万物,物物可意难亲疏。会须指顾发深省,此心长似楚香初。
襄阳大悲院作宋·葛胜仲
善财叩补陀,大千一弹指。我行无神足,重趼二百里。中年逢百罹,所欠但一死。稽首闻薰王,觊以俗障洗。鱼山彊赞述,文污梵书庋。自怜迷本闻,云何见大士。觉与所觉空,根脱不用耳。圆融声度垣,变现月映水。臂目恒河沙,如幻本一理。以是见观音,文殊亦如是。
赵令畤德麟作襄阳从事,丁丑季冬出行南山三邑。某同谢公定、曾仲成、潘仲宝携酒自大悲寺登舟,过岘山,宿鹿门。明日复自岘首目送缘绝壁而往,上船山下,相与酌酒而去。德麟赋诗,次韵和之
宋·李廌
邹湛葛疆往过此,幕中佐曹畏简书。习池岘首自今古,故时悲喜成空虚。越王之孙府从事,恶人亦作俗吏呼。日从云间二三子,醉吟啸傲相携扶。王孙才高倦羁束,湿纸讵可包于菟。兴来鼓棹碧江去,把酒赋诗聊与娱。野人相逢荷倾盖,坐上作客惭食鱼。红尘化衣对玉树,白发茁须如霜芜。饱闻襄阳好风土,喜见山水相盘纡。久怜消髀厌羁旅,便欲卜隐如林逋。著书虽可自覆酱,志怪犹为鬼董狐。兹游起我丘壑兴,岂复自为形迹拘。山中一廛可托足,裘葛略具便有馀。结茆耒耜老岩谷,岂学少室随驾卢。老妻汲涧芼葵蕨,丁男负刍仍扫除。诸公富贵或肯顾,结驷野服来吾居。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杨立武朱家红李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