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从同一块土地走出去的游子,不管走到天涯海角,相聚时如果提起家乡地名,立马变得熟络起来,普通话立马变成家乡话,人在他乡接续起乡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行政区划调整,湖北各级政府一阵风似的轻率改地名,很多传承了一两千年的地名说换就换了,割裂了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当年拍脑门做决策的干部或已作古了,可怜了后来者现在想把名字改回去却不是那么容易了。
一,撤县设市:
"县改市"时,湖北的决策者们主要原则是以原县城所在镇,或影响最大的镇名,为新设立的县级市市名,产生很多奇葩的地名:
1,广济县改为武穴市
2,光化县改为老河口市
3,沔阳县改为仙桃市
4,宜都县改为枝城市
5,应山县改为广水市
6,均县改为丹江口市
广济
光化
沔阳
应山
均州
亡羊补牢,宜都市意识到枝城市命名不严谨,年改名枝城年改回宜都。年蒲圻县改为蒲圻市,后为与黄州争取赤壁古场的名号,年又更名为赤壁市。
而同期湖北省如下地方也同样撤县建市,沿用古县名至今:恩施、麻城、应城、石首、利川、安陆、洪湖、天门、潜江、当阳、枣阳、钟祥、宜城、松滋、大冶、枝江、汉川,京山等。
二,撤地设市
所谓“地区”,在年代以前称“专区”,是辛亥革命后民国"废府存县"政策的产物。"地区"是行政公署所管辖的行政区域,作为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而设。年代起,作为行政区划调整的一部分,各省级政府逐步撤销地区行政建制,设立"地级市"。
在这场“撤地设市”的改革中,湖北有大量城市或设立或切分或兼并,也就牵涉到了很多地改市命名不严谨的问题。襄阳:年,襄阳地区和县级襄樊市合作,取名襄樊市。年,襄樊市又恢复襄阳市。
鄂州:年,县级鄂城市升格为地级鄂州市。
宜昌:年,宜昌地区和县级宜昌市合并,取名宜昌市。
孝感:年,孝感地区和县级孝感市合并,取名孝感市。
荆州:年,荆州地区和县级沙市市合并,取名荆沙市。不到两年,荆沙市又改成荆州市。
郧阳:年,郧阳地区与县级十堰市合并,取名十堰市。
黄冈:年,黄冈地区与县级黄州市合并,取名黄冈市。咸宁:年,咸宁地区与县级咸宁市合并,取名咸宁市。
随州:年,县级随州市升格随州市。
湖北地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