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
首页
襄樊简介
襄樊地点
襄樊市场
襄樊要闻
襄樊发展
襄樊天气
襄樊旅游
襄樊信息

诸葛亮天下奇男子也02

上次说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的定位,以及与刘备君臣相遇的情怀。接下来,说几件历史上关于诸葛亮争论不休的大事。

首先是隆中对,所谓“对”,是“问对”,就是政策性问答。历史上这种著名的“问对”很多,但以隆中对为第一。隆中对是诸葛明给刘备这一创业公司未来IPO上市做的路演图。后世对它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诸葛亮提出的,让刘备跨有荆益,等天下有事,再两路出兵的计划是否可行这一问题上。

对此,后来的研究者或者爱好者,其实都是知晓关羽兵败,刘备受挫,这一系列后续结果之后,再来看隆中对的。如果完全抛弃对历史的后见之明,就方案论方案,那么隆中对算不算好方案呢?

这段文字不长,我先贴在下面: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的谋划,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占据荆州,二是拿下益州,三是两路进击,攻取中原。在第三步之前,诸葛亮设置了一系列前提,对外要和好孙权和戎越,对内要修明政治,关键是要待天下有变。

从实操来说,刘备上来就没有占据荆州,之所以没有做到,一方面是曹操南下太快,没给刘备壮大的机会,一方面刘备实力不够。荆州是个四战之地,刘表本身也是外来户,通过联姻获得荆州本土势力的拥护,加上双方联手对付东吴孙氏的威胁,在保境安民的诉求下维持着荆州的稳定。现在的变局是,曹操统一北方,随时南下,刘表身体不好,即将挂掉,儿子们要争权,荆州内乱在所难免。刘备是客军,手下数千人,守着新野一地,这个局面下,如何做到取代刘表,割据荆州呢?从局面分析看,刘备根本不可能完全占据荆州,因为外部来说,曹操和孙权不可能允许刘备从容布局,荆州内部来说,荆州土著对于刘备也不感冒,刘表即便托孤刘备,荆州蔡氏也不可能听命刘备,这是大趋势。刘备只能是壮大实力,趁乱浑水摸鱼。

《三国志》对于诸葛亮出山后,记载了两件事,一件事是让刘备大力发展军力,一件事是让刘琦去守江夏,作为刘备的奥援。刘备发展军力是抓住荆州的游民,刘表对刘备的防范之心始终存在。这就是形势,隆中对说上天送荆州给刘备,其实哪里有掉在头上的苹果呢?赤壁战后,刘备在与孙权结盟,借得南郡的情况下,才得以拿下荆州的江南数郡,其后又与孙权分割荆州占据的地盘,这就是形势比人强。有了诸葛亮,刘备才可以更好地联合孙权,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也才能更好地拿下荆州的部分之地,这是诸葛亮的价值。隆中对在此更多的是鼓舞作用,并没有具体操作价值。

刘备占据益州,是以人设崩塌为代价的,经过数年战争,拿下益州和汉中,阴差阳错实现了跨有荆益的目标。试想假设刘璋不来请刘备,刘备又怎么可能占据益州?隆中对,对于占据益州,用的是“若”,对于荆州,是“将军岂有意乎”,在诸葛亮心里,荆州还可以谋划,争取搞定,至于益州,那不消说,要看看运气。

刘备这人,前半生颠沛流离,后面几年,突然大发,手气好得不行,连续出豹子。数年间,就拥有益州和荆州的三分之一。历史终于走到了隆中对的第三步。对于两路出师,历来以为不太靠谱,代表意见是苏洵说的,苏洵的《权书·项籍》对隆中对做了批评,毛主席也在此专门来了一段批注,说刘备“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因为苏洵和毛主席说了,所以分兵致败说成为定论。从作战来说,分兵当然是不好的,但是荆州和益州相隔千里,那么时候也没法集中兵力。荆州兵只能应付荆州和襄樊方向,这个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所谓三分兵力,是关羽在荆州、刘备在白帝城、诸葛亮在成都,苏洵和毛主席的意思是,一个时间只能有一个主攻方向,对不对呢?那还得看其他前提,最为重要的是,能否和好孙权,能否天下有变,核心是能否天下有变。

关羽的行动当然是刘备的指示,刘备如此做,我看核心是等不到天下有变。曹操在北方休养生息,安心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关中、樊城、合肥三个要点布局已经成型,耗下去,刘备没有优势可言,趁着战胜之威,让关羽在荆州方向动一动,争取拿下樊城,获得北进的通道,这是刘备的想法。对于孙权,刘备和关羽都有轻视之心。如果天下有变的情况下,孙权倒是未必非要袭击荆州,他完全可以从合肥方向进攻,拿下青州等地,现在曹操政权未乱,关羽轻进,孙权自然要打荆州的主意了。问题是,刘备和关羽也没想到,南郡和公安会乱,守南郡的是糜芳,守公安的是傅士仁,这都是追随刘备多年的铁杆,结果竟然与关羽反目,大概是共患难容易,共富贵难,刘备做了汉中王,弟兄们彼此对比,差别就出来了,二心也就出来了。

关羽的失败,根本就不是没有做到集中兵力,而在于忽视外部条件,没做好统一战线,这并非是隆中对的失败。刘备的这一决策,或许关羽为争功而私自行动,刘备事后不加约束,加上水淹七军的胜利,掩盖了隐忧,终使刘备集团的事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挫。

诸葛亮的隆中对第三步构想没来及实施就永远失去了进行的可能。

赞赏

长按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哪家
哪的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dd/13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