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神雕侠侣》里,
杨过与小龙女的绝世恋情感人至深,
不过故事的另一条线——
郭靖黄蓉夫妇死守襄阳数十年,
抵抗蒙古大军,
最后于城破之际双双殉难,
这段故事同样令人唏嘘。
小说虽有不少虚构成分,
但不可否认的是,
襄阳这个地方,
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它位于一个盆地的十字路口,
加上汉江穿城而过,
拿下这块宝地,
纵横四海,所向披靡。
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
历代统治者对如何安置襄阳十分头疼,
试过单独置县,
元代被划到河南,
直到明代,
襄阳才被划为湖北所有。
从襄阳并入湖北的那一刻起,
这座城就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直到今天,
还有襄阳网友说:
到底我们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这是襄阳人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个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城市,
割裂了文化的连续性,
而并入一个南方省份,
令生活于此的人们感到迷茫,
这种错位不是偶然。
有学者指出,
这是“分省而治”策略最典型的一个体现。
湖北占据襄阳,
河南掌控南阳,
这两个省任意一个想要独立,
都无法把整个南阳盆地完全掌控住,
更没办法关上所有的门。
我国从唐代开始,
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
这样做的好处是,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
高山大川是文化传播的天然屏障,
处于同一个区域内的人们,
通常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
容易产生地域认同感。
这样的划分,
虽然有利于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
但对中央集权制而言,
却有一个很大的弊病,
于是统治者在行政区划上有意破坏这种局面。
比如陕西汉中,
它位于秦岭以南,
从地理文化上看,
自然是划给四川更方便,
但因为四川外部交通条件恶劣,
内部资源丰富,很容易独立。
统治者必然要掌握汉中,
相当于是留了一个进攻的前哨站。
中华大地上每两个相邻省份之间,
几乎都有这样的“错位之城”,
它们大多出于
统治者政治军事的考量。
历史上的闽越国,
也就是越王勾践的后代
在今闽粤沿海建立的国家,
秦汉为了削弱闽越的势力,
将闽越拆分,
潮州一带划给南越,
即现在的广东和广西。
此后的年里,
潮州被数次割来割去,
中央觉得闽粤谁势力过大,
就把潮州割给弱的一方。
知道了这段历史,
也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潮州与广东其他地区
有着如此明显的差异,
却与福建在文化上更接近。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由于国共两党的纷争,
婺源两度从安徽并入江西。
第一次是在年,
蒋介石出于军事需要,
把婺源划归江西省管辖。
这引起了婺源人的强烈不满,
他们说,
作为儒学大家朱熹的祖籍地,
婺源对徽州的意义犹如曲阜之于山东。
他们发起了“回皖运动”,
有一些口号相当决绝:
由于民众的强烈抗议,
年,婺源终于划回安徽。
只是到了年解放,
为了军事管理的方便,
婺源再度被强制划入江西。
如今的婺源,
不少粉墙黛瓦仍旧是徽味十足,
可见婺源人对于传统徽州文化的固守。
婺源人当年的割裂之痛,
或许已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抚平,
哪一个“错位之城”,
不是在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后,
逐渐与他者融合共生?
当然这个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
少数派的文化传统会遭受歧视。
在地图炮横行的网络上,
你也许时不时会看到,
潮汕人最烦别人问他为什么不会说粤语,
关中人说汉中人不够大气。
而反过来,
同一个省份里出生的孩子们,
绝大多数最终会走进差不多的大学,
彼此了解认知,消除误解,
等到他们的下一代,
这种歧视也许会逐渐消失。
只是,
文化的多元性也必将受到影响。
也许中国能够成为
拥有数千年统一传统的大国,
正与这种区域制衡制度息息相关。
我们首先是中国人,
其次才是湖北人、安徽人、福建人……
你的城市是不是“错位之城”?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的“错位之城”?
快来留言跟我们分享吧!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推荐文章
汶川丨我们都还记得。
广州丨你有想过,你的猫狗有一天会死吗?
广州丨城区里最后的渔民,50年来却在亲手填江盖房。
加gg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