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进行指挥的主要战役:
1.下邳之战,关羽PK曹操,关羽失败。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
史书《三国志》中,曹操率军进攻屯于下邳的关羽,关羽无条件投降曹操。至于,所谓关羽“降汉不降曹”的说法,是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虚构的说法而已,不足为信。
2.白马之战,关羽PK颜良,关羽获胜。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关羽选择向刘备的“大仇人”曹操无条件投降后,给曹操当“马仔”,刺死颜良,解白马之围,获得胜利。
3.第一次汉津之战,关羽PK徐晃+满宠,关羽失败。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徐晃)又与满宠讨关羽于汉津,与曹仁击周瑜于江陵。
关羽挡不住徐晃和满宠的进攻。徐晃成功南下,支援曹仁,和曹仁一起与周瑜作战。
4.绝北道之战,关羽PK李通,关羽失败。
《三国志·李通传》记载: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
李通顺利地拔掉关羽设置的鹿角,一边战斗,一边前进,关羽被打得“节节败退”,还被李通刷出“勇冠诸将”的威名!
5.寻口之战,关羽PK文聘+乐进,关羽失败。
《三国志·文聘传》记载:(文聘)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
文聘和乐进讨伐关羽,关羽被击败。文聘靠击败关羽而升官发财,美滋滋。
6.第二次汉津之战,关羽PK文聘,关羽失败。
《三国志·文聘传》记载:(文聘)又攻羽辎重于汉津。
文聘成功地攻击关羽的辎重,关羽受损,文聘获利。
7.荆城之战,关羽PK文聘,关羽失败。
《三国志·文聘传》记载:(文聘)烧其(关羽的)船于荆城。
文聘在荆城把关羽的船烧了,关羽被文聘打得狼狈不堪。
8.青泥之战,关羽+苏非等人PK乐进,关羽失败。
《三国志·乐进传》记载:(乐进)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县山谷蛮夷诣进降。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明年,曹公征孙权,权呼先主自救。先主(刘备)遣使告璋曰:“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
关羽、苏非等人被乐进打得狼狈逃跑,南郡还有不少的蛮夷选择背弃关羽,向乐进投降。连刘备都觉得关羽不是乐进的对手,称若自己不去救关羽,关羽一定会被乐进击败,乐进还要趁机继续侵占关羽的地盘。
9.吕蒙第一次攻荆州之战,关羽等人PK吕蒙+甘宁等人,关羽失败。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孙权要求刘备归还荆州,但刘备耍赖,不想干脆地归还荆州。于是,孙权派吕蒙等人攻击荆州。吕蒙给长沙、桂阳的官员们送去信件,他们“善解人意”,投降了。零陵太守郝普起初不愿投降,吕蒙对郝普的朋友邓玄之说了一些“恐吓话”,让邓玄之进城,说给郝普听,郝普上当,选择投降。于是,吕蒙几乎兵不血刃而取三郡。
《三国志·甘宁传》记载:(甘宁)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余里浅濑,云欲夜涉渡。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日:“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咳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权嘉宁功,拜西陵太守,领阳新、下雉两县。
关羽被甘宁吓得不敢渡河了。
总之,面对东吴的进攻,关羽没能进行任何有效的抵抗,处处被动,总是失败。
之后,刘备率军与孙权对峙,双方差点打起来了。但双方经过谈判,暂时获得了“和平”。孙权把零陵郡还给刘备,而长沙郡、桂阳郡则归东吴所有。
10.襄樊之战前期,关羽+关平等人PK曹仁+于禁+庞德等人,关羽获胜。
《三国志》中,关羽的“巅峰之战”。按照《三国志》中的记载,关羽围攻曹仁,曹操派人去救援曹仁。之后,天降大雨,于禁大军被淹,关羽趁机率军进攻,擒于禁,斩庞德,捉住了几万名俘虏,“威震华夏”。
11.湘关之战,关羽PK无,关羽获胜。
《三国志·吕蒙传》记载:羽尽擒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
关羽擒获了包括于禁在内的几万个俘虏,以粮食匮乏为借口,擅自抢走东吴屯于湘关的米。关羽抢米成功,但也激怒了孙权等人。
12.襄樊之战后期,关羽+关平等人PK曹仁+徐晃等人,关羽失败。
关羽以“天降大雨”、“威震华夏”的优势继续围攻处于岌岌可危的糟糕处境中的曹仁,但久攻不克。之后,徐晃率军支援曹仁,成功地击败关羽。
13.吕蒙第二次攻荆州之战,关羽+关平等人PK吕蒙等人,关羽失败,被杀。
之前,关羽眼高于顶,拒绝东吴的求婚,又强抢东吴的粮食,成功地激怒了孙权集团,加上关羽讨厌麋芳、士仁,用“还当治之”来恐吓他们,为了围攻襄樊,关羽还抽走后方许多兵力。于是,吕蒙白衣渡江,麋芳、士仁等人选择投降。关羽在襄樊之战失败后,又失去了荆州,走投无路,想诈降,但被东吴识破。于是,关羽被俘,不久,被杀。
综上所述,关羽指挥了大小13场战斗,只有“白马之战,襄樊之战前期,湘关抢米”这三场战斗获胜,其余失败。关羽指挥作战的胜率大约为23.08%,不足30%啊,连胜仗败仗五五开都做不到。关羽最后还脑袋搬家了。关羽的头在曹魏,身躯在东吴,之前穿过的衣冠在蜀汉,相当于关羽死后被分成三份儿了,真丢人。用“军事草包”这四个字来形容关羽实际指挥作战的水平,真是恰到好处,绝妙至极。
顺便提一下,一些人总爱拿“威震华夏”来鼓吹关羽,但在《三国志》等史书上,类似于“威震XX”的话实在太多了,简直用得令读者快看腻了。
周瑜:华夏是震
曹彰:威震沙漠
董卓:威震天下
曹操:威震天下
皇甫嵩:威震天下
张温:威震天下
孙策:威震江东
吕布:威震夷狄
贺齐:威震山越
袁绍:威震河朔
钟会:威震西土
朱然:名震敌国
等等等等
而且,当时的“华夏”仅仅指以“河南省”为代表的“中原地区”而已,并不指“整个中国”。“威震天下”比“威震华夏”(威震中原)厉害多了!
在《三国志》等史书上,关羽“威震华夏”之名,真的不值得一遍又一遍狂吹。
欢迎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