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农村娃的美食之旅》第一章第一节河南邓州的窝子面!
你听说过“窝子面”吗,很多人没有听过,这实在是一个美味、但是又非常冷门的小吃。
河南邓州,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小城市,这里面的常住居民有w左右,除了寥寥无几的几个公务员,这个城市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务农为主。在解放战争的时候,这里留下了一句话:“过七天,打八县,没有邓县这么捣蛋!”邓州有一条路叫做“三贤路”,是为了记载“张仲景”“寇准”和“范蠡”三位贤人。邓州自古以来文人辈出:二月河、瞿秋白、张大新都是邓州人,著名的文人武将范仲淹曾经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基本上就成为了邓州市的名片,但是让人吃惊的是,土匪、军阀长期在这里盘踞,这里就有了相当彪悍的民风传统。可能也是祖上是陕西人的原因,邓州这个地方喜欢面食,喜欢大鱼大肉,喜欢嚼着大蒜吃面吃肉的感觉。
烩面、板面、窝子面、臊子面、捞面、糊汤面……就是这里的特色。可能很多南方人都没有听过这么多的面食,就如同北方人有很多人不知道鱼的品种有那么多一个道理。
相对于烩面、刀削面等其他的面食,窝子面可以说是邓州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是除了邓州,全国其他地方都没有的一道面食。独特的饮食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窝子面有了诞生的条件。
邓州的窝子面是怎么来的呢?
作为整个河南最西南的城市,是直接和湖北接壤的。邓州的“孟楼镇”甚至出现了“一半是河南,一半是湖北”“一半吃米饭,一半吃面条”这样的情况。这就是邓州市的奇妙之处——直接接壤襄阳市。襄阳市,以前我们都称之为“襄樊市”,据说襄樊市花了几个亿把名字从“襄樊”改为“襄阳”。襄阳市有什么好吃的我们可以后面再讲,但是降到湖北,“热干面”占据了半壁江山。热干面做法很简单,将碱面煮熟,然后把花生酱、酱油醋、小葱花、咸菜、咸豆角拌在面里面。唇齿留香,咸香扑鼻,口感温和饱满。
但是襄阳市就不一样了。
襄阳市流行“牛杂面”,是将碱面煮熟,然后铺上一层红烧牛杂,淋上满屋飘香的牛油酱汁,再撒上葱花香菜。相较于热干面,牛杂面属于汤面,味道的层次更加丰富,最重要的是牛油的运用让整道面充满了灵魂。牛油的香、辣椒的拉、香料的浑厚、碱面的爽口、牛杂的弹、汤汁的鲜,全部融入到一碗牛杂面里面的时候,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那么邓州的“窝子面”和这襄阳的牛杂面有什么联系呢?
这就不得不说一说邓州窝子面的历史,相传是邓州市有一个做餐饮的老师傅,去襄阳的时候偶然吃到了这个面,顿时觉得滋味非凡,但是为了更适应邓州人的口味,发明出了“窝子面”。
为什么叫做“窝子面”呢?是因为在煮面的时候,往往采用一个涮面的竹提漏,较为民间的说法就叫做“窝子”了。由这个专业的器具涮出来的面,就叫做“窝子面”了。
窝子面可以说是热干面和牛杂面的结合,采用碱面煮制,面条筋斗时捞出备用,淋上牛杂浇头、浇上红油、芝麻酱,然后撒上葱花,简单的一道“窝子面”就做成了。和汤面的牛杂面相比,窝子面的香味更加浓郁。本来干挑面就要比汤面味道充分很多,加上芝麻酱之后这样的效果就更加明显。
“牛杂的香,葱花的香,牛油的香,碱面的香,几十种香料的香扑面而来,单单是闻已经是口水如洪流了!”
其实窝子面的历史并没有多长。大概是零几年的时候才被搬到市面上进行售卖。听我的父亲讲:
“将(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是零几年的南桥店那边有一家做窝子面的,刚开始都没有人过去吃,后来也不知道啥时候吃的人一下子多了。”
是的,窝子面就像是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邓州市。现在邓州大大小小有几百家做窝子面的,较为出名的是“新涛窝子面”“薛家窝子面”“孔记窝子面”“襄阳王府窝子面”“一品香窝子面”“路路香窝子面”等等。
其实窝子面的味道是大同小异的,差别可能是孔记口味较为清淡,路路香窝子面酱味浓郁,新涛窝子面是邓州目前最大的连锁窝子面馆,王府窝子面是邓州市第一家窝子面馆……
邓州人对窝子面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早上起床到大街上看看,只要是窝子面馆基本上挤满了人。
对于游子而言,一碗窝子面就是诺大的慰藉,没有一个回家的邓州人说不想吃一碗窝子面的。一般而言,回家的第一餐要么是窝子面,要么是烩面,就是这么的舒畅。
窝子面当然也是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干窝子面、湿窝子面、干牛杂面、湿牛杂面、干牛肉面、湿牛肉面等。基本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到如今,窝子面已经成为了邓州人生活的一部分,于我个人而言,窝子面可能意味着家乡,长期在外闯荡游历,窝子面更多的时候是记忆中的味道。每次回到家,每次出发到外地,都会到薛家窝子面来上一碗,确实是喜欢薛记的味道。
吃到窝子面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回到家,是故乡的感觉,准备出发,是告别故人的滋味。喝完酒,它是你最大的慰藉了!
所以,如果你有时间,还是吃一碗地道的邓州窝子面吧,遇到了无数人,还没有说不好吃的呢!
远在他乡,尝一尝襄阳的牛杂面,也是不错的选择!